当前位置:首页 > 神州学人杂志 > 期刊 > 2013年第10期 > 正文

回到原点

2013年10月11日  来源:神州学人 
  


文/邱实
  今年,将是我最后一次在校园里以学生的身份迎接又一个9月的开学季,交过毕业论文后,我将正式褪下学生的外衣,成为一个社会人。
  “毕业了去哪儿?”这是所有毕业生面临的选择题,和国内毕业生不同的是,绝大部分海外毕业生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不是要不要选择“北上广”,而是“回国”还是“留下”。2013年,面临同样的问题,我的去留一时之间成为实验室里新的八卦。
  作为一个即将毕业的留法在读博士生,我一直初衷未改。在我心里,结局早已设定,我只是用将近5年的时间画一个色彩丰富的圆,最终我会严丝合缝地回到我的原点。唯一的问题就是该再用多一点的时间充实这个圆,还是直接回到原点,开始着手画一个更大的圆。
  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出国热从未降温,我也像千千万万中国学生一样,笃信“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一路从北京杀到欧洲,领略了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看惯了西方的青山绿水,却使我异常怀念拥堵的北京四环,人山人海的知春路地铁站,还有灯火通明的高楼大厦。笼统地说,如果说改革开放初期的一批归国留学生是怀着感恩之心的爱国者,那么我们这代,像我一样渴望回国的留学生则更像是怀揣一张张文凭和孤注一掷决心的淘金者。
  2008年来到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我强迫自己在极短的时间内适应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环境,接受各种聚会邀请,猜着法语单词用英文交流聊天,啃面包、吃奶酪、品红酒,这种看上去西化的生活背后充斥着黯然失落和孤立无援。
  过了开始的新鲜劲儿我很快发现,文化冲突不是危言耸听,用第二语言讲一个人见人爱的笑话是多么困难,更不要说饮食和生活习惯了。虽然这并不妨碍我在独立生活上的进步,也让我意识到自己以前非黑即白的世界观是多么幼稚,我逐渐开始包容各种各样的价值观,也从一个喜欢批判的愤怒青年变得柔和起来。但这一切得来的并不那么容易,时刻伴随着改变的阵痛。
  不言而喻,就像华为不可能找一个外国人当企业高管,阿尔斯通(ALSTOM)也不会任命华人总裁。这不单是种族问题,文化差异、社交和沟通障碍都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在发达国家,大部分华人孩子的基本出路就是理工科和经济类,政治一类的文科自有本土外国人的孩子当道,企业高层职务也大部分集中在英语母语者手中。学术界和技术界几乎是华人的唯一出路。幸运的是,如今生活水平基本不再是我们这代留学生需要考虑的因素,追求什么样的生活成为决定我们去留的必要条件。
  对于有机会选择去留的留学生来说,去留更多取决于主观因素。有好事者如我,耐不住寂寞,喜欢热闹,和国内兄弟姐妹风生水起充满变数的生活相比,我每天走马灯一样单一重复的工作和社交让人疲惫,时间越久,那种文化上的不认同感越强烈,回国几乎是我唯一的选择。
  也有人追求平淡安逸波澜不惊的生活、优质的环境条件,那么留在这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不管是不能融入当地生活,还是怀念祖国的灯红酒绿、莺歌燕舞,或是因为国内当前形势一片大好,提供了更大的发展平台,我认识的相当一部分优秀的中国留学生就因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最后选择放弃在国外的生活。
  当然想回国也有苦恼,我有一个在北美生活10多年的朋友,拥有一份相当不错的工作。然而背井离乡总让他有一种漂泊感,但在北美的长期生活又使他即便回到北京,仍有一种当“外国人”的感觉,相当苦恼。
  无论如何,美国梦已经成为过去,现在流行“中国梦”,这是一种机遇,尤其是对我们这些与生俱来就携带“思乡心切”技能的中国留学生而言。(作者系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物理系博士生)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编辑:KYU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