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神州学人杂志 > 期刊 > 2013年第10期 > 正文

追逐“中国梦”,我在路上

2013年10月11日  来源:神州学人 
  

文/郝文明
  不知不觉中来瑞典求学已经3年。3年前带着家人和朋友的期望,我来到斯德哥尔摩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希望能在瑞典这样一个在可持续发展和创新方面引领全球的国家,学到他们的技术和理念。我所研究的学科叫材料化学,课题是资源化利用工农业及生活有机废料,制作多功能碳材料。
  北欧国家被誉为全球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指标是环境指标。在瑞典生活的几年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瑞典人的环保意识。垃圾分类是那么严格,纸类、塑料、金属都要分开扔,就连有色玻璃瓶和无色玻璃瓶也要分开。在这里,每个人都非常认真地去分类垃圾,所以瑞典90%的垃圾可以被回收再利用。而难以处理的有机废物如污水厂有机污泥、农田秸秆、食品厂的废弃物、海洋湖泊藻类污染物,他们也想办法回收利用,作为能源或做成环保材料。作为生活在瑞典的中国人,我在研究学习之余也在探索如何将我在瑞典的研究成果应用到中国。我们的国家目前正在高速发展之中,然而因此带来的环境问题也十分严峻。由于从事的是环保材料的研究,我经常关注国内的环境问题,发现太湖、滇池的蓝藻污染问题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国内的同行已经做了很多努力来治理,但从根源上解决富营养化带来的这一问题还需要很长时间。针对目前蓝藻过度繁殖,污染湖水等问题,主要处理方式仍以人工打捞为主。而由于打捞的蓝藻缺乏适当的回收利用途径,逐渐形成了每年的巨额财政损耗。同时用蓝藻制沼气、制有机肥等方法都有其缺陷。
  我所研究的高温水热技术处理湿的蓝藻最适合不过了。这项技术在欧洲已经步入应用阶段,我觉得很有必要把这一技术引进中国。于是,我开始通过各种方式联系国内单位寻求机会,中国驻瑞典使馆也给了我很多的鼓励和帮助。2012年11月,当我得知瑞典政府在学校举行科研成果创业大赛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参加了比赛。我和导师及生态系教授组成了4人团队,所报项目为用自己研究的技术处理中国太湖的蓝藻制备碳材料。2个月后比赛结果出来了,我们的项目从创新角度、社会效益、环保效益和可实施性等方面均表现出色,被评为第一名,并获得了一笔奖金,资助我们初步探索。结果令我非常振奋,因为这样我就可以用瑞典政府的资助来探索解决中国环境问题的方法了。
  2013年6月,我参加了江苏省组织的一次考察活动,实地考察了太湖水域的情况。有很多人对我的项目感兴趣,这一技术在中国有很广的应用前景,包括污水厂有机淤泥的处理,农田秸秆的处理。我得到了很多好的建议,一个好的技术在中国推广需要我们付出巨大努力,也需要国家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留学生活带给我的,不仅是学术上的精益求精,更多的是对世界和不同文化的关注与认知,也是对我的“中国梦”建构更深层次的框架。“中国梦”这一概念的提出,引起了许多海外华人的共鸣。同时众多外国民众也非常关注正在崛起的中国,关注我们的“中国梦”。我在瑞典留学期间所经历的两任大使都和我们讲:留学生是民间的使者,我想我们应该努力为促进中瑞两国人民的交流作出贡献。应瑞典听众的要求,瑞典国家电台制作了一期关于“中国梦”的节目,我有幸作为一名普通中国人参加了节目的现场直播,通过电波向瑞典民众介绍我们的“中国梦”。节目之后,电台的节目制作人告诉我,他们得到了听众很好的反馈。听到这个消息,我感到非常高兴。
  有梦想就需要一步步去实现!追逐“中国梦”,我在路上。(作者系斯德哥尔摩大学材料化学专业博士生,目前担任该校中国学联主席)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编辑:KYU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