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杰青”精神领航学术前沿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杰青”群体发展纪实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高电压大电流电源设备
文/谢霞宇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本科专业创建于1908年,是我国高校中最早建立的电气工程专业。1993年,西安交大将原有的电机、电器、高电压技术、绝缘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工业自动化等6个专业整合为电机电器及其控制、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工业自动化等4个专业。1998年,这4个专业合并为引导性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在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方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所对应的电气工程学科在全国同类学科中处于前列。近4年来,学科竞争力大幅度提升,承担国家级项目48项,其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5项,科技部“十五科技攻关”项目1项。此外,还承担了国家电网公司和国家南方电网公司有关特高压输电项目15项。通过上述科研项目的研究,在电气工程基础理论、电力设备设计关键基础理论和技术、特别是在特高压输变电设备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以荣命哲教授、李盛涛教授、张冠军教授、贾申利教授为核心的西安交大“杰青”群体,所在学科为电气工程一级国家重点学科,依托的电气绝缘和电器2个二级学科是1988年首批国家重点学科。他们一直专注于“多因子、多物理场耦合的电力设备绝缘与放电规律及其调控”这一科学问题,通过电力设备绝缘与放电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突破与工程实践应用,提升我国输变电设备制造水平,服务于安全经济环保的电力能源输送和配用,以及相关国防电气装备。
荣命哲:
苦心孤诣打造精英学术团队
荣命哲,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2005年获得“杰青”资助。主要从事电力开关设备基础理论、优化设计与运行状态监测及寿命管理方面的研究工作。现任西安交大校长助理、科研院常务副院长、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荣命哲作为西安交大电气工程学院“杰青群体”第一人,与先后获得“杰青”资助的李盛涛、张冠军、贾申利等人,共同致力电气、绝缘与放电领域的科学研究。这个群体是以“杰青群体”为核心,在几十年的“传、帮、带”中自然形成。荣命哲传承和发扬了老一辈团队带头人刘子玉教授、王其平教授的优秀传统,在国内最早研究特高压电力设备的团队的基础上,发展成为拥有众多“杰青”、“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的学术精英团队。2012年,荣命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带头人。
2005年,荣命哲有幸成为西安交大电气绝缘与放电领域的首位“杰青”,让他和他的团队实现了在学术研究和队伍建设的“华丽转身”。用他自己的话说,“‘杰青’是一个全新的起点,让我和我的学术团队实现的了三大转变”。
记得2005年之前,荣命哲的研究团队是“导师、博士生”的单一模式,到现在他的研究团队核心人员就达到8人,真正实现了从单独个体的研究探索向领导团队研究的转变。拥有“杰青”到位的强力资助,荣命哲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基础,并结合国际上的学术热点,在电气绝缘和放电领域开始了“天马行空”的自由探知,拓展了新的研究方向,使他的研究逐渐向交叉性、前瞻性和前沿性转变。其研究成果已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6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获得1999年国家自然科学奖四等奖、2004年和200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7年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和2012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12年被遴选为IET Fellow。
更值得一提的是,“杰青”的资助让他得以在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上进行学术对话与交流,多次主动发起和组织相关领域国际会议,并成立相应的国际学术组织,他和团队其他成员发起成立的“中日韩开学学术组织”吸引了众多国际学术大师,以国际的视野组建“高大上”的学术团队,支撑并开展交叉、前沿、前瞻性的研究,开拓了“等离子体医学”研究方向,让以参与为主的国际学术交流向“以我为主”和“平等互惠”的高层次国际学术交流转变。
荣命哲说:“对一个有一定学术积累的年轻人来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这是学术成长的一个全新起点和关键转折点。‘杰青’激励一批批年轻人真正静心学问,在适合自己的学术前沿方向上,坚持不懈并系统深入地做下去,让自己的学术梦想成为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