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神州学人杂志 > 期刊 > 2014年第5期 > 正文

何雅玲:“杰青”赋予我责任感和使命感

2014年05月12日  来源:神州学人 
  

文/何雅玲
  2004年,我通过了科研上的一次“大考”,荣幸地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回首10年科研路,“杰青”的培育和支持给了我发展的更高平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持续资助给了我发展的不竭动力,科研前辈和同行的帮助给了我攀登科研高峰的勇气,让我在基础研究的科研道路上阔步前行。如果说我在科研上结出了一颗颗小小的果实,都离不开“杰青”这朵花蕾的孕育。
  首先,“杰青”对优秀人才的成长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督促着他们时刻思考并长期关注相关领域极具创新性、前沿性的研究。自从执行“杰青”项目以来,我时常警示自己:“杰青”是国家寄予我们的厚望,要求我们在同行关注的目光下,成为本领域里引领未来基础研究、引领学科发展的出色科技工作者和学术带头人。因此,我自己深深感觉到从学术参与者到学术引领者角色的转换。步入“杰青”的队伍,意味着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其次,基金委科学的管理机制,为青年科技人员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发展条件,帮助和督促科技人才迈上新的台阶,开阔新的眼界,探索新的领域。从申请“杰青”到中期检查汇报,从中期检查汇报再到结题汇报,基金委在检查项目进展的基础上,提供了一次又一次和同行业专家精英交流的机会。每次这样的交流机会都让我受益匪浅,展示自我的同时向强者学习,以强者为师可以活跃我的思路,可以开阔我的视野,可以得到他们的不吝指教,可以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可以让我体会他们不断进取的精神,这所有有益的启发,对我的成长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再次,基金委尊重科学研究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人为本、鼓励自由探索、宽容失败以及对“杰青”高度信任,这种宽松的管理模式让我们能够静下心来潜心钻研,心无旁骛地投入到自己的科研工作中。目前,基金委实施对青年科技人员的资助和培养政策,呈现了青年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杰青”这样一条完整的人才资助链,为立志有所作为的青年科技人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发展快车道。同时,受到“杰青”资助后的青年科技人才,基金委会择优给予持续的关注和支持,真正做到了加速培养和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带头人和科技精英,成就了很多青年科研才俊成为本领域的科研领军人物。
  此外,基金委的各级管理者深谙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规律,关怀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与发展,努力成为科研人员之友。我所在的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从学部主任到副主任,从学科处处长到项目主任,都十分平易近人。他们经常与相关学部的科研人员交心,帮助我们解决科研中遇到的难题,更是在我们陷入困境时努力帮我们走出低谷。申请“杰青”和基金委的其他项目时,同行评议专家的评审标准是学问第一,注重申请者的学术水准和综合素质,把科研道德、科研业绩和创新潜力作为主要遴选标准。在我看来,“杰青”始终把资助对象定位为“人”,而不是针对某一个科研项目,专家在评审时尤其看重申请者所取得的成绩、治学态度和业界口碑,强调申请者的创新潜力、为人为学,对于人才的成长是极其宝贵的。
  获得“杰青”资助后,我们更加关注科研团队的建设,更加关注团队人员的培养,更加注重团队的协作和发展。因为“杰青”的获得,会让你摒弃短视行为,能够以成熟的心态、理性的思考和卓越的示范去长远规划自己的团队;会让你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带领团队开展国内外最具创新性的研究,一步步取得新的突破;会让你严格自我要求,努力成为有眼界、有思想、有水平和有能力的“四有”学术带头人。
  目前由我主持的热流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陶文铨院士等老一辈专家和学者的指导和关怀下,在实验室所有教职工的努力下,从2010年11月开始筹建,到获准立项建设,再到2013年1月的实施验收,短短2年建设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得到了验收专家们给予的一致高度评价和认可,实验室得以正式获准挂牌,学科得以飞跃发展。在良好的团队氛围中,团队中的青年科研人员快速成长,到目前为止,团队中有“杰青”3人(含杰青B类1人),“长江学者”2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3人(其中“青年千人计划”2人),“优青”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7人等。
  由于在本学科领域做出了一些成绩,在本学科领域有了一定的影响力,2013年我被教育部任命为教育部高等学校新一届能源动力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除此以外,我目前还担任着国际制冷学会热力学与传热过程B1委员会副主席,国际传热传质中心科学理事会(ICHMT)委员等。担任Heat Transfer Research、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等6个国际学术期刊的副主编、编委,《科学通报》的副主编,Frontiers in Energy、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航空学报》、《工程热物理学报》等多个国内核心期刊的编委。
总之,“杰青”的设立,真正鼓励和引导了我国青年科技人才进行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促进了青年科技人才的快速成长,吸引了一大批海外学者回国工作,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术带头人,造就了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领军人才。而我个人科研能力的提高,科研事业的发展,科研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10年前“杰青”的资助和支持。自从我加入“杰青”这个队伍,就时刻告诫自己,不能有任何的松懈和怠慢,让自己无愧于“杰青”给予我的这份责任感和使命感。

何雅玲(左一)在指导学生

何雅玲,2004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现任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热流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西安交大热流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能源动力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及工程热力学分科学会副主任,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理事。长期从事能源科学与技术、工程热物理方面的研究。曾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和教育部授予的“全国模范教师”称号,获得国家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1获奖人),2009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第1获奖人),2004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2获奖人)以及省部级科技奖3项。还先后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2项。发表英文期刊论文250余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50余篇,SCI收录240余篇,EI收录400余篇,著作和教材8部,英文著作2章;授权发明专利21项,软件著作权25项。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编辑:KYU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