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神州学人杂志 > 期刊 > 2009年第5期 > 正文

在美国的学习与生活

2009年05月08日  来源:神州学人 
  

/谢李

 

节日篇

 

来到美国,我们不仅可以同美国学生一样庆祝他们的感恩节、万圣节和圣诞节,感受西方传统节日的魅力,还照样能多姿多彩地庆祝咱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春节。在美国学生好奇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他们对这个文明古国的神往。当他们开始在感恩节前夕筹备火鸡时,我们也在打算着这一年的中秋月饼了。学校的中国老师们为了不让我们感到离家的孤独,纷纷请我们一起共度佳节,吃月饼,赏月亮,各个校区的同学们都在当地老师的关怀下度过了一个愉快而难忘的中秋。至于一年之中最重要的春节,我们也举行了很隆重的庆祝活动。在西纽约州华人新年联欢会上,我们布法罗校区的17位同学自编自导的《感恩的心》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我们用感恩的心向不平凡的2008年道别,怀着对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最真挚的感谢,迎接这个吉祥而又喜庆的牛年。

 

当然,在不忘自己节日的同时,我们也很乐于加入到美国节日的庆祝队伍中。

 

万圣节的时候,我们帮忙一起装饰鬼屋,有的同学还大胆地扮起了“鬼魂”,在一阵阵尖叫声中,在满街古灵精怪的南瓜灯中,在一声声Treat or Tricky(不给糖果就捣蛋)中,我们感受到了那些从前只在课本上读到过的精彩情节。

同学们在联欢活动后着民族服装合影。 

 

感恩节和圣诞节是美国当地最重要的两个节日。这是一家团聚的日子,我们在异国他乡也受到邀请,到美国家庭中一起庆祝这些盛大的节日。有的同学去美国老师家,有的去Host Family家,还有的选择去华裔老师家,总之我们都被包围在浓厚的美国节日氛围中。由于全球经济危机,今年美国不少家庭的圣诞树都简朴了很多,甚至在圣诞节前夕商家的疯狂打折都不能吸引住更多的消费者。在这些小小的改变中,我们也多少感受到了这场金融风暴的影响。在异域他乡,我们在大家的帮助下,度过了很多意义丰富的西方节日,同时,我们也向很多喜欢中国的美国朋友们展示了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

 

 

生活篇

 

民以食为天。来到一个地方,我们首先便可从这里的饮食窥见其文化的一角。美国的饮食很绿色,却又很不绿色。蔬菜沙拉是纯天然、纯绿色的食物,新鲜的叶子、蘑菇拌上沙拉酱就是一道美味,刚来的时候看到周围的人津津有味吃着生菜的样子我们都吃惊了。后来吃了太多的汉堡、比萨,我们才充分认识到维生素的重要性,于是硬着头皮塞下了这些蔬菜。

 

学校食堂也有中餐窗口,但都是经过改良的中国菜,我们都称其为“美国式中餐”。但后来发现米饭越做越硬,蔬菜越炒越生,我们就不得不放弃它了,转而对三明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虽然美国食物不像中国食物那么讲究,但正是由于它的粗制作,留住了不少营养成分。

 

学校里的大部分美国学生都是不住校的,有的住在家里,大部分人选择在学校周边租房,因为学校住宿费用很高,而很多大学生都是靠自己兼职打工上学,对他们来说住在校外就成了最佳的选择。我们这个项目的所有同学都住在学校,这样不仅便于上学,安全问题也大大有了保障。不过也有一些让我们叫苦不迭的事情发生,比如火警。在公用厨房里煮饭炒菜,油烟常常会引起警鸣,然后整幢楼的同学都不得不在刺耳的警笛声中迅速离开大楼。有时候遇上火警演习,不管中午晚上还是深夜,我们都必须穿好衣服,迅速赶到楼下。

 

欢度中秋。

 

学校里的国际学生都有自己的Host Family,我们当然也不例外。这是学校国际学生处为了让国际学生全面地认识了解美国文化,帮助大家更好地融入这个社会,而在当地居民中开展的一项活动。每逢周末,美国家庭就会接我们出去观光、吃饭,有时候去他们自己家,有时候则会去当地有意义的地方游览。在大家日常的接触中,不仅使我们感受到了真实的美国生活,也使美国家庭多了了解中国文化的机会。

 

学校给我们本科生免费办理了公交卡,只要在布法罗区域内,坐公车都是免费的,我们也就趁机游览了很多布法罗的名胜。印象最深刻的是位于美加交界处的尼亚加拉大瀑布。那时天气还不是很冷,我们坐船在摇摇晃晃中进入到迷幻的瀑布中,气势澎湃,美妙绝伦。

 

除此之外,很多同学都会在大假期间到各处旅行。他们说希望在这短暂的近1年时间中能够最大限度地欣赏异国风情。寒假里,有的同学去温暖的佛罗里达享受沙滩阳光,在迪斯尼的烟火表演中留下精彩的回忆;有的去华盛顿瞻仰美国首都的威严,流连于国会大厦周围的博物馆中;有的去柯林屯参加领导者技能培训,还有的去加拿大感受另一个北美之国的繁荣与热闹。在紧张的学习之外,这些大大小小的旅游成了大家最大的期盼,在放松的同时,我们又开阔了眼界,看到了很多别致的美国风景,感受到了他乡的风土人情。

 

 

学习篇

 

还记得刚来的第一个星期,除了基本的见面打招呼我们能应付,其他的我们就只能用最简单的“this”、“that”来表达了。那时候见到美国人我就害怕,总感觉在一群与自己肤色不同的人当中自己是那么的格格不入。再加上上课听不懂老师讲课,那段时间心理上多了不少压力。后来慢慢地能听懂别人的意思了,然后上课也能跟上老师的进度了,偶尔会被几个生词绊倒,但很快就可以抓住要领,理解老师的意思。经过这大半年的训练,耳濡目染,我们都明显感觉自己的听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看美国电影都不用字幕了。口语虽然提高不是很明显,但学会了很多地道的表达,那种语气语调也在尽量地模仿着。我们这批人中有一位叫曾修涛的同学,他来自西南交通大学成都犀浦校区英语专业,曾经在中国驻纽约总领馆代表我们150名同学发言。现在,他的英语已经是原汁原味的“美式”发音了。学校的美国老师有一次开玩笑说道,他都应该跟这位同学学习标准美式发音了。

 

语言关过了,接下来就是如何忙碌紧张地投入到专业学习当中。这里每个学期选的学分不多,跟国内比起来少了很多,但每一门课平时大小考试很频繁,而且大家都很认真地去完成,没有人不想拿到A。虽然考试是家常便饭,但总的说来难度不大,尤其是我们在国内有了扎实的学习底子,到这边以后,通过考试基本上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要想拿A还得静下心来仔细琢磨那些ABCD里的含义。

 

展示中国文化。

 

美国学生上课很随意,他们没有尊师重道一说,当然人与人之间起码的尊重肯定是有的。在他们眼里,自己是花钱的老板,老师则是领薪水的员工,所以老师们应该尽心尽责地为自己传播知识。上课学生们都很积极主动,举手发言,小组讨论,整个课堂呈现出一片和谐温馨的场面,在轻松愉悦中我们就学到了知识。

 

由于美国人时间观念很强,和老师们的见面一般都要提前预约。不仅如此,在校医院、写作中心等各种事物办理处,都是要先有预约才能服务。有时候觉得过于麻烦,有时又感觉这样一切照章办事效率还是很高的。

 

转眼就快到回家的日子了,在这里的每一天都显得那么宝贵了,交大的学子们在纽约州立大学的20多个校区中各自成长着、经历着、体会着。太多的情节还等着我们去发展,祝愿我们这150人在新的一个学期里有更加精彩的留学生活。

 

(作者来自西南交通大学,目前就读于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校区。)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编辑:KYU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