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神州学人杂志 > 期刊 > 2015年第2期 > 正文

【我是一张中国名片】中国名片上的亮丽名字

2015年02月13日  来源:神州学人 
  

策划人/王文乐

走向全世界的中国留学生,把中国形象带到了世界各地,在一张张“中国名片”上,刻上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符号。

1936年,26岁的华罗庚由清华大学保送到英国留学,就读于剑桥大学。华罗庚留学的目的很明确,他曾说:“我来剑桥,是为了求学问,不是为了得学位的。”他放弃了数学大师哈代为他提供的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而是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同时攻读七八门学科。在剑桥大学的2年中,华罗庚的才华与努力使他取得了突出的科研成就,他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的哥德巴赫问题”写了18篇论文,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数学家出众的智慧与能力。

1938年,抗日战争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华罗庚本可留在英国教书以躲避战乱,但他毅然放弃在英国的一切回到祖国,到西南联大与同胞们共患难。

1946年秋天,迫于国内的白色恐怖,华罗庚再次出国,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把华罗庚聘为终身教授,并给了他相当优厚的待遇,希望他把那里建成世界级的代数研究中心。但是很快,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了美国,1950年,华罗庚毅然放弃优厚的条件,举家回国。在回国途中,华罗庚写下了《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信中说:“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也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工作的基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

回国之后,华罗庚把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发展祖国的科学事业特别是数学研究事业之中。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始,先后有2500多名留学生和学者克服种种困难,回归祖国。他们为新中国的工业、教育、科研、国防等各项事业奉献了满腔热血和青春年华,成为新中国事业发展的开拓者和先驱者。

除了华罗庚,李恒德也是其中之一。

在去美国之前,李恒德就打定主意要回国。他从没有想到要留在美国。

1944年底,李恒德考取了英美奖学金,去美国学习冶金,之后又开始研究原子能材料。1951年8月,李恒德试着订了回国的船票,但是移民局通知他不得离开美国。

于是李恒德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放到了争取回国的活动中去。在一次费城聚会上,李恒德和朋友们起草了一封给周恩来总理的签名信,附上移民局给李恒德的禁令,托人设法转到国内。信中正式反映了美国扣留中国学生一事,提请政府帮助。同时,李恒德通过印度驻美国使馆,传递了一封信到中国驻印度使馆。之后,李恒德和他的朋友们又先后书写联名信和公开信,通过各种渠道讲述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的遭遇。

这些信投石击浪,不仅没有招来原来担心的灾难,而且引来了无数同情和支援。中国留学生被扣留的事情在美国宣扬起来,在波士顿,记者访问了师昌绪、张兴钤、林正仙,报纸把他们的照片都登了出来。

1954年七八月份,美国放了10个人,10月份又放了22个人,这其中有李恒德。1955年又放了76个人,最后全部取消了对中国留学生的限制。

李恒德一回国就被分配到清华大学工作,负责筹办工程物理系的核材料专业。当时国内还没有这个专业,而且这个专业是绝密的,李恒德觉得这是国家和人民对他的信任。在这个岗位上李恒德一干就是30年,给国家培养了很多人才,那是新中国第一批核专业人才。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编辑:KYU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