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神州学人杂志 > 期刊 > 2015年第2期 > 正文

【我是一张中国名片】成为中国名片不容易

2015年02月13日  来源:神州学人 
  

文/王璋

2014年12月初的费城已经进入了寒冬,冬日的午后,空气显得格外的清新,阳光透过玻璃肆无忌惮地洒在窗前,驱散了刺骨的寒气,厚厚的积雪堆满了树梢,在萧条的天地间装点了几分银装素裹般的美丽。不知不觉,这一年已是我踏上美国的第5个年头,5年的时间如流水一般从指间悄悄划过,我坐在窗前,回忆起5年间的点点滴滴,思绪在脑海中驰骋。

2009年的夏天,刚从武汉大学毕业的我,带着对西方未知世界的懵懂与憧憬,踏上了赴美国的求学之路。在此之前,美国给我的印象是神秘而模糊的,我对它的了解仅限于朋友之间的交谈和些许电影的描述中。5年的留学生活让我对这个世界最发达的国家有了更全面和深刻的了解,也使我认真审视,作为中国形象重要代表的留学生这一群体,要成为中国名片并不容易。

想当学霸不容易

有很多朋友问过我,美国的博士生到底学习什么?其实,美国的博士学习不仅限于学术研究,它包括对一个即将走上学术岗位的科研工作者全方位的训练,而授课能力便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博士二年级一直到毕业,我连续4年作为课程助教参与了美国本科生的授课过程,接触到了大量中美本科生。美国的素质教育闻名于世,在此之前,我眼中美国的素质教育是寓教于乐,是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习到实用的知识。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很多时候,当你深入了解一件事情的时候,真相往往大相径庭。与国内的大学教育相比,美国本科生的课程负担其实要大得多。一门课程除了最后的期末考试之外,往往伴随着其他各种五花八门的考核方式,包括每周一次的课后作业,不计其数的文献阅读报告,周末的小组讨论,以及各种课程项目的完成等等,可以说是变着花样来考核你。另外,美国的本科生们通常会选择两个甚至更多的专业,一个作为主修,其他的作为辅修。因此,美国本科教育远远谈不上轻松愉悦,只是体现在对学生的口头汇报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书面写作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上。

既然谈到了素质教育,那么有人要问,美国学生真的就是所谓的高素质人才么?我不这么认为。在我看来,上课睡觉、考试作弊、为分数争得面红耳赤的美国学生不在少数。相比之下,我们中国留学生往往更加成熟和稳重。坚忍克己、踏实肯干是我们的一贯作风,遇到困难坚持不懈的往往是我们中国的留学生们。但是,我们选择埋头苦干,有时效果却并不理想。记得在我带的一堂实验课上,一个中国学生和一个美国学生分在了同一小组,他们实验遇到了困难,那位中国学生卯足干劲,试图想尽一切办法独立解决。而美国学生琢磨了一小会儿,便“不甘寂寞”地和其他组的同学攀谈起来,最终他们从其他小组学生那里得到了答案。我在一旁默默地看在眼里,心里却五味杂陈。我们中国学生的聪明、踏实、认真是绝大多数美国学生无可比拟的,但我们缺乏的可能就是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而这种个体性格上的差别,更大程度上是中美文化差异的体现。

要为人文交流多努力

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熔炉,因此美国文化的特点首当其冲便是其鲜明的包容性、多元化和开放性。在大街上,随处可见穿着各种服饰讲着不同语言的各色人种;在校园里,旗帜鲜明的横幅和水泥地上的涂鸦不计其数。除此之外,美国文化给我感触最多的便是毫不掩饰的个人英雄主义。上到美国政党的平衡与制约,中到高等院校的文化传播,下到普通百姓的价值观,无不渗透着对个人英雄主义的崇拜。这种个人英雄主义虽然体现了美国文化对自由价值的追求,却也蕴含着为了个人利益可以置集体利益于不顾的弊端。相反,我们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是保守、中庸与和谐。“家和万事兴”,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不提倡个人至上的。这种文化看似弱势,却也显得更加“接地气”。

所以我认为,中美两国的文化只有观念不同,没有对错之分。但是,美国倚仗其经济与科技的先发性优势,其主流文化对发展中国家以及其他民族文化形成了排斥、压抑、侵蚀,甚至同化的态势,使缤彩纷呈的世界多民族文化面临着单一化的威胁。因此我认为,在美国强势文化的影响之下,寻求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和传播的空间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方面,我们新一代的中国留学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我就读的弗吉尼亚大学,每逢中国的传统佳节,中国学联都会举办各式各样的联欢晚会,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美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融合起来,极大地促进了中美两国的文化交流。同时,我们的留学生们不遗余力地教美国学生学习中文,学习中华五千年文明,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对中国感兴趣,开始试图认识中国现状,了解中国文化,关注中国发展,我们的留学生正在为中美文化的交流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发挥着桥梁作用。我相信有一天,我们会找到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切入点和平衡点,并会以此为核心,为打造新型的中美外交关系发挥独特的作用。

肩负科技重任

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科技实力。毫无疑问,美国是世界上科技最发达的国家。政府在市场背后大规模的投入和无形的宏观调控,使得美国具有新科技发展的肥沃土壤。在硅谷,各种信息科技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费城、纽约、波士顿,各种生物医药研发企业朝气蓬勃发展。同时,成百上千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对美国领先世界的科学研究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美国的科技发展也正面临着理工科人才老化、经费支持减少,以及政策对优秀人才吸引力降低等种种问题。美国科学和技术的主导地位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竞争。

论科研人才的能力和素养,中国远远不逊于美国,甚至比美国还要出色。在生物科研领域,中国学者发表的优秀论文的比重越来越大。但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的国情,决定了我国目前尚不能完全享受到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的繁荣与便利。另一方面,一部分中国学者浮躁的心态和急功近利的作风也制约了科研工作在中国的发展。所以,我们既要有足够的耐心,也要积极寻求创新型经济发展方式和社会风气的转变。近几年来,国家对科技发展的投入越来越大,政策导向越来越明确和开放,使得更多的海外科研人员选择回国工作和创业,他们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先进知识和技术为中国的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为国服务是根本

不可否认,我们留学生享受着美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强大的基础设施和高质量的物质生活条件带来的各种便利,这是一个移民国家所能提供给他乡异客的东西。而它所不能提供的,是对主流社会的融入。没有出过国的人无法理解主流社会对于一个普通人的含义和价值,因为他们就生活在主流社会中,享受着主流社会给他们带来的种种权利。在美国,对于一个留学生来讲,无论他的英语多么出色,他有多么出众的社交能力,他可能始终处在这个社会的边缘,无法融入这个社会的主体,这些跟性格无关,跟能力无关。因此,对于一个时刻追求社会认同感的人来说,祖国的含义就显得尤为重要。树高千丈,落叶归根,无论我们身在何方,祖国母亲永远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和港湾,而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用我们毕生所学回报祖国给我们如此丰厚的馈赠呢?

虽然我们因种种原因暂时身居海外,但我们心中始终坚守着这份赤子情怀。因此,在寻求这份归属感的时候,我们所有华人的民族凝聚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方面,海外高校的中国学联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他们本着为留学生服务的宗旨,为我们带来了家一般的温暖与关怀。但是,仅有留学生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所有身处海外的华人华侨都团结起来,才能让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有个居所,让身处异乡的我们不再孤单。

在美国5年的学习生活,让我对这个之前熟悉而又陌生的国家有了更深刻和全面的认识。在中国快速发展的今天,在中美发展新型大国关系的外交新时期,我们广大的留学生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弘扬和巩固中华传统文化在西方社会中的地位,向世界传播属于我们自己的声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简介:王璋,葛兰素史克博士后研究员,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生物系,获生物学博士学位,获2013年“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编辑:KYU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