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神州学人杂志 > 期刊 > 2015年第2期 > 正文

【我是一张中国名片】西行路上的跨文化交流

2015年02月13日  来源:神州学人 
  

常常有人突发奇想地问我们,作为在海外学习的文科博士生,你们每天进行的研究和实践究竟有什么重要性?初次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不禁语塞,不知从何说起。

是的,出国多年,漂泊路上,也曾迷惘和怀疑,彷徨和犹豫,直到加入了一个集体,遇到了一群良师益友,经历过一些事情。在学习、探索、付出的道路上,终于找寻到了有意义的答案,那便是将知识和经验化作一言一行,在跨文化交流中,绘制祖国的名片。

曾锴:导师为我们播放介绍中国的电影

岁月如梭,攻读博士已有2年,更多的课程,更多的实践交流,使头脑变得丰富,生活变得忙碌。

新闻学研究本就具有海纳百川的特点,所以自硕士阶段起,每天面对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语言学、修辞学,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各方面浩如烟海的知识,总不免会因为压力和疲劳而问自己:这么多的内容,现在将来,于己于人,如何发挥作用?而和我同在一个班的同学王小令总是鼓励我: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意义。

虽然已远离故土7年有余,祖国的印象却并未因为时空交错而变得陌生,相反,学校里与日俱增的中国留学生,职场上对汉语老师越发强烈的需求,超市里越来越齐全的中国商品,报纸上越来越热的中国议题,使我感受到祖国无处不在的影响力。这是漂泊忙碌中,最为令人兴奋的事。

我们所在的小组,主要是进行跨文化交流研究,尤其是针对东西方的对比研究,因此要接触很多相关的范例。记得在一堂课外电影展上,导师为我们播放了由美国女作家,普利策新闻奖、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珀尔·赛登斯特里克·布克的作品《大地》改编的同名电影。除了对现实真切细腻的描述,影片中处处流露出一位外国作家对中国人朴实、勤劳、坚韧、乐观性格的赞美,向世人诠释了这个古老东方文明的伟大灵魂,并且在西方获得许多赞誉。借此,导师告诉我们,文化交流中的刻板印象以及偏见是可以消除的,我们所学习和研究的各种方法和手段,将来就可以被运用到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当中。而我们每位成员,其实就是一个窗口,可以用自己的努力,向世界描绘自己祖国的理想与现实,过去与将来。

Marta女士是一位律师,曾旅居中国多年。西班牙马德里的很多中国留学生都认识她,因为除了大方热情,她还对中国有着深厚的感情。逢年过节,常常邀请大家去她家聚会,满屋的中国风家具及饰品,总是让人赞叹不已。作为社会名流,平时的她总是不苟言笑地出席各种会议,而和我们谈起中国文化时,却像追星少女一样,毫不掩饰自己的激动和兴奋。有一天,中国驻西班牙使馆教育组纪老师对我说:“我们的老朋友委托我们为她的儿子寻找一位中国男生,陪伴他练习和巩固中文,我觉得你去非常合适。”此刻,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多年学习所储备的语言文化知识,就要派上用场,面对这个家庭,我就是一张中国文化的名片。这一刻,幸福而骄傲,也知道责无旁贷,任重道远。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编辑:KYU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