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英伦大吴
宁缺勿滥,非诚勿扰。
——英伦大吴
个人情况
英伦大吴,男,80后。留学英国,硕士,在英已3年多,目前在英国工作。
种种恋情
当下中国,留学生这个群体已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普遍关注的社会现象,从留学目的而言,我认为留学生大致可分为:毕业出国深造;工作后出国再充电;国内没上大学而去国外“曲线救国”;从小就出国的……等等。
学习似乎成为了留学生最多被问起的一个话题,说大些叫“学好本事报效祖国”,说小点叫做“武装自己,好找饭碗”。然而真正出了国,留了学,无论是回国的或者在国外的,对留学的看法一般会更立体一些,学习还真只是留学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在大多数人看来,海外的生活经历才是最重要,也是对一个人影响最多的。谈到生活,又可以分为经济生活、日常生活、社会生活以及情感生活。正是通过这四种生活,才让广大留学生朋友活出了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作为一个在英国待了3年多、在情感上有那么些特别经历的留学生,我很想和大家聊聊海外留学生的情感生活。
众所周知,来英国留学的学生一般可以分为1年的硕士和多年的学士或博士,由于英国的硕士课程只需要1年,经济实惠还节省时间,所以来英国读硕士课程的学生数量和学士、博士数量几乎相当。这“一年派”和“多年派”的情感生活也因为留学时间长短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对于1年的硕士来说,由于已经在国内经过本科课程,年纪也至少在22-23岁以上(当然也有我这样工作N年再出来的大龄青年),基本在国内都有过一些感情生活经历,大部分在出国前还都有着各自的男女朋友,但凡一方选择了出国,总会上演一幕幕熟悉的海誓山盟,诸如“我等着你,你一定要天天想我,一年很快过去”之类的台词。其结果有2种,如果双方感情稳定,一般是能够度过这漫长而短暂的1年,等到一方回来终成眷属的。但这样的比例似乎正和中国股市的K线图一样——震荡下行。
取而代之的则是第二种表现形式,临出国前还照样上演着海誓山盟那幕,而真正出国之后情况就大不同了,归结起来的原因无外乎感情基础不牢靠,思想观念随着眼界的开阔而转变,在外一个人孤单寂寞等等因素。其实这也说不上是谁变心,谁对谁不对的,只能证明一个事实:客观环境的变化会对主观判断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再则也证明了我一直坚持的一个观点:爱情并不是空中楼阁,说爱就爱,说不爱就不爱的,爱情一定是有意识形态和客观环境作为基础,才能够生根发芽的。
说完了“一年派”,我们再来聊聊“多年派”。作为“多年派”的博士生,由于年龄成熟,在国外的预期时间也较长,并且很多已经到了婚配年龄,所以无外乎两种情况,一是在国内已经结了婚或者准备结婚的,出国后把家眷一同带出国。第二种就是出国前单身,但基本也能在读博或者之后的工作期间在国外把终身大事搞定。
而谈到本科生,对于大多数看官来说可能会浮想翩翩,甚至想到自己那青涩的岁月。没错,本科生一般由于年纪小,出国前有感情经历的不算多(但是近年来这个趋势也有所改变)。大多本科生会在留学期间有一段或者几段恋情,大都是朦胧的、青涩的、刻骨铭心的,很少能够修成正果。这很好理解,如同在国内上大学一样,当毕业分别之际,有多少情侣因为客观原因而各奔东西,在这点上国外的情况似乎并无二致。
其实,大众认为的感情生活往往是以结婚为美好结局的,而除却本科阶段的男欢女爱外,大部分毕业的研究生和大龄留学生都是以结婚为恋爱的基本目的。谁都想拥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以及和谐美满的婚姻生活,正是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愿景,让国内广大的相亲交友节目在国外的收视率和关注度并不逊于国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