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贴推荐 > 海外人生 > 正文

来了德国之后才发现……

2012年08月20日  来源:德国印象 
  

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在《年月》中写道:“(但泽的)朗富尔区如此大也如此小,以至于世上所有可能发生或已发生的事情,都可在这儿发生或已在这儿发生”。一个城市尚能超出我们的想象,更何况一个国家。相比中国,德国如此小,论面积不及云南省,以至于我们有较为固定和单一的德国印象;但德国同时也如此大,是经济和文化大国,以至于我们印象中的“很德国”、“典型的德国”并不足以体现完全真实的德国:德国不是一个“一言以蔽之”的国家。一千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眼中也不止一个德国印象。我们每个人的头脑中都有对德国的印象,但它与真实的情况并不总是吻合。不少人来了德国之后才发现……

原来我们平时很少听到我们教科书里学的guten Tag,连师生间也用Hallo;原来别人道谢时,人们常说gerne (geschehen)bitte schon,倒是bitte bitte说得很少;原来不少年轻人更喜欢说ciao而不是tschüssauf wiedersehen更是少之又少。是的,外语教科书从来都只是一本书而已,说话的人才是活的。

原来我们在足球赛事转播中曾常听到的“日耳曼战车”(即德国队)或“日耳曼人”(即德国人)的说法不再应时,这不仅体现在足球领域,也体现在德国日常生活中。在国际化程度非常高的柏林克罗伊茨贝格区,有时我们会发现地铁里外裔人比“日耳曼人”还要多。

原来不少德国年轻人也会随地扔烟头,即便王子乐队在歌曲《Deutschland》里高唱“Wir stehen auf Ordnung und Sauberkeit”。德国人的确以整洁和规矩闻名但我们想当然地认为每个德国人都很整洁规矩,不仅自己可能会失望,连德国人自己都会瞪大眼睛。

原来我们可直呼语言课老师的Vorname,就像她是我们的同龄人一样;也可直接打断教授的课堂讲话,仿佛他只是我们的同学,虽然教授和学生间是用敬称的。这令人感到意外,因为当法国人称呼所有成年男性为“Monsieur(先生)XX”时,德国人仍固守着“XX博士先生”和“XX教授先生”的传统。

在高科技的德国,原来很多大学生和教授约Termin时还要在教授办公室门前的时间列表上登记。这种看似死板和老套的做法却也非常灵活实用:我们可根据别人的登记来确定自己的安排,这是通过E-Mail的方式所无法做到的。而且,千万不要认为所有德国教授都是“保守”和“落后”的,不少教授能熟练使用掌上电脑呢!

道听途说、想当然认为和“一刀切”地看待正阻碍着我们正确认识德国。200年前,德国科学家亚历山大·洪堡用自己双脚测量美洲大陆,事必躬亲,为人类认识真实的美洲做出了卓越贡献;而现在,一个真实、多彩、变化中的德国需要我们从各种书籍、网站或电视节目中了解,更需要我们亲身体验。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编辑:K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