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好像从那天开始慢慢起了小变化,我辞了工的第二天,天不是很热,有点阴。看我记得多清楚。我中午吃完饭,百无聊赖,在家里憋着,想看看书,心总是安不下来,总觉得对不起老公,他辛辛苦苦去打工,我在家里舒坦。我骑着车子出去了,想看看有没有地方招工。就是走到离宿舍最近的一家24小时便利店LOWSON,在日本的兄弟姐妹们肯定都知道,就是制服有点像国内医院发的住院服的便利店。大门上贴着招工告示。要是以前我肯定犹豫啊,深呼吸啊什么的,那天我想都没想就进去了,人要是改变真的是瞬间的事情,至少我是这样的人。不知道是我莫名其妙的自信征服了店长还是店里狂缺人还是我的运数到了,当时店长就说:下星期开始上班吧。快的出奇,顺利的出奇。 我出了店门口,高兴的想欢呼,离宿舍近不说,跟工厂真是没法比。又轻松又干净。我急忙给老公发了短信,老公偷着给我回了无数个大笑脸。 那是我们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打工厂的工,那是我和老公的噩梦。也有很多工厂又轻松又挣钱,就是时间长,熬人。我个人意见如果不是来日本赚钱,而是想学好日语的话,上好大学的话,建议不要总打工厂,因为根本不说话。我在豆腐厂打了近三个月的工,开口说日语的次数屈指可数,什么都学不到。从那以后,我和老公见了鸡蛋豆腐就莫名其妙的恶心,从来不吃它。七年,一次都没有,心里有阴影啦。 便利店的工作很轻松,店长人还好,很耐心的教我。教我说服务用语,教我怎么上货,怎么给客人算钱。我很感谢那个店长,因为他不像有些日本人,你开口说句日语就虚伪的说你好厉害。说的好棒(豆腐厂里很多日本人都这样,也可能是工厂里会说日语的太少了)。而是经常纠正我的发音。很多同胞们日语很流利,但是发音不好,说的是中国式日语。而且是中国方言式的日语。在日本时间长了,就经常可以从很多同胞们的日语中听出来是哪个地方的,一说一个准,挺有意思的。 那个店长总是很耐心的纠正我的发音,单词的重音,升降,促音等等。他说漂亮的日本语不光是要流利,发音好才是真正的好。我就是从那个时侯开始注意模仿,注意自己的发音。模仿店里其他女孩子的发音,他们的语调他们的用词。店长还跟我说他以前也招过一个中国男生,很值得信任,工作也认真,打了好几年,后来毕业了才辞掉。所以他印象中的中国人勤劳,肯干。不像有些来挣零花钱的日本年轻人偷懒,无辜请假,说不干就不干了。所以他一见我是中国人,他说我的脸长得很中国,他一看印象就好没有犹豫就要我了。我才清楚的认识到,第一印象有多么的重要。特别是在一个店里,招的第一个中国人,他所担负的重担。试想想看,他们要招一个外国人需要很大的勇气,语言上习惯上都有差异,如果你是店里的第一个中国人,你干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你的学弟学妹们,直接影响着店里的人对中国的了解。你干的好,他们就觉得中国人吃苦耐劳,值得信任,即便是以后招到不是很好的人,他们也会认为是个别的,中国人还是很好的。如果你干的不好,那就完了,他们很难再下决心再去招中国人。在国外你所代表的不是你自己,你的家人,而是你的国家。我和我的老公非常注意,这里吹嘘一下哈。我们不是愤青,也谈不上要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要为自己的国家负责。 因为便利店轻松,工资自然就低。当时我和老公算的账,一个月一个人要存下8万5千,才够学费。可是便利店工资低,另外店员也多,排下来我一个月只能挣5万左右,连学费还不够呢。虽然当时我和老公都拿了奖学金,但是我们不想动用奖学金的钱,想着万一以后有个什么事,又或到了大三大四学习紧张就可以不用打那么多工了。我就又找了第二份工,是从招工杂志上找的,可能真是我运气到了,找不到工的时候死活都找不到,一旦运气来了,一个电话就成了。是一家咖啡店,我就是在这里遇见了一对特别好的让我记一辈子的日本老夫妇。 |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
编辑:KY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