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苑·摄影 > 文苑 > 正文

去日内瓦打磨“钻石的光泽”

2011年04月14日  来源:中新网 
  

在西欧转的地方多了,对所谓的财富和奢华也不再容易生发感慨。名车、游艇、花园洋房并非大富大贵的标签,在中国备受推崇的国际名牌常可在超市的大堆减价促销品中找到。然而,当我们的车开进日内瓦市中心时,却仍一下子感到贵气逼人而来。

这份贵气并不来自宽大光鲜的轿车流,而是车辆开行的方式。市中心黄色的人行横道斑马线画得到处都是,但是很多都没有配红绿灯。行人自己就是车辆的指挥棒,那些轿车无论多么豪华,也不论车主有多么重要的身份,或者是不是正在赶时间,总是能够安静而耐心地一停再停,在每一道斑马线前等待每一个“贵族”(普通行人)不紧不慢地穿越马路。这种谦让而体贴的驾驶方式所流露出的绅士风度,远胜于那些价值不菲的车辆自身。

走在路上,发现日内瓦的人都有种不凡的气质。无论男女都装容整洁雅致,衣着时尚而不夸张,自然地透出品位。没有鞋底拖地的杂音,没有高声言笑,甚至一直对我特别困扰的欧洲大城市街头的烟味,在日内瓦也几乎绝迹,是烟的品质不同还是人们抽烟时特别注意,不得而知。

瑞士的物价在欧洲属高端,而日内瓦的物价在瑞士又属高端。按人民币算,用一万元人民币打点一身日常装束,还得货比三家、精打细算一番,在小餐馆吃个简便午餐也不下150元。在这样的消费水平下,收入丰厚的日内瓦居民或是领着本国政府高额津贴的驻联合国官员也不得不想办法节省开销,纷纷到瑞士之外购物,这也是为什么在日内瓦通往法国的各主要关口,一进入法国境内就有家乐福超市的原因。在自己国家算得上富户的人,来到日内瓦就变得平常了起来,在这里,生活的起点就已经是一条富人线。

日内瓦大学的部分校区在市中心老城区,校园同时也是对大众开放的公园,三五成群坐在哲人塑像下的“街童”通常就是大学生,他们也往往有着优厚的家庭背景或者经济后盾。不过在这座汇聚各国精英的城市中,他们不会受到特别的尊崇和宠爱,他们知道一山还有一山高,他们要学习掌握多种语言、接纳多族文化、平等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他们要举止优雅、文明出行。总之,要学会做一个有品位的富人。

  忽然想起了国内的“富二代”讨论,生出了一个念头:假如有天我成为“富N代”的话,一定会让我的“富N +1代”到日内瓦修学一段时间,好让尚为粗糙的钻石磨出带有气质的光泽。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编辑:Crystal 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