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苑·摄影 > 文苑 > 正文

舌尖上的巴黎

2011年06月09日  来源:欧洲时报 
  

朋友从加拿大来看我,走到我住的地方,啧啧称奇,说,“你真是住得其所,到处都是餐馆!”

如果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巴黎,那么,可以说我的巴黎是用舌尖品出来的。站在圣日耳曼德普莱(Saint-Germain-des-Prés)教堂前的广场上,桅楼书店(La Hune)隔开巴黎两家最著名的咖啡馆,花神咖啡馆(Café de Folre)和双丑咖啡馆(Deux Magots)。它们早已经随着存在主义载入历史,在咖啡香中,朝圣的人多多少少嗅出一个时代的才情。

广场尽头,是杜拉斯晚年经常光顾的波拿巴咖啡馆(Le Bonaparte),《来自中国北方情人》的开篇让无数人感动,“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也许,坐在露天咖啡座上,看着夕阳把教堂的钟楼染成玫瑰红的时候,小说家才能写下如此浓烈的句子?

顺着圣日耳曼大街而下,在罗姆酒酒吧(La Rhumerie)的街角转向左转。仍旧是在存在主义最疯狂的年代,圣日耳曼的才子波里斯·维昂(Boris Vian)不满好朋友萨特和妻子的一段情,离开花神咖啡馆,在这里会见朋友,演奏萨克斯,给街区凭添另一段传奇。

沿着小街走入十七、八世纪的老巴黎,这里没有奥斯曼建筑的雄壮,多了一份随性的婉转和亲切。塞纳街是巴黎画廊最集中的街道之一,众多画廊夹着一间吃鱼的小餐厅,Fish La Boissonnerie。三个爱尔兰男人来到巴黎,经营法国南部的菜肴,白铁皮桌面、木头座椅、格子餐巾,精致中有朴实,热情里有矜持。

餐厅的酒单中多见名不见经传的小酒庄,但质量上乘。我最爱店里的面包,像极了小时候吃的酥油饼,在街对面的面包炉里明火烤出,热气腾腾,外酥里软。各种口音的英语在空气中交汇,让人在熟悉中有一份惬意的游离感。

Rue-Saint-André-des-Arts街右边有一条小径,青石砖路被鞋底和岁月打磨得坑坑洼洼,一脚深一脚浅,仿佛走进悠长的历史。据说,雨果的妻子就是在这里约会圣·博夫(Saint-Beuve)。如今,门廊下荫护着一家买盆栽的小店,两家小餐厅,其中一家有一个很奇怪的名字,24,专做法国西南部的菜肴,尤其擅长烹饪鸭肉,餐厅只有六、七张桌子,时时客满。

再走几步路,便是Rue des Grands-Augustins。街角有一家餐厅,老板姓格努耶(Grenouille),法文的意思为青蛙,餐厅索性以此为名,沿街的橱窗里更是摆满了造型各异的青蛙。

对面曾经是毕加索的工作室,巴尔扎克的小说《不为人知的杰作》的故事同样在这里发生。在这间狭长的店面里,毕加索曾经约上安德烈·马尔罗(André Malraux),巴尔蒂斯(Balthus),讨论色彩的冷暖,线条的流动……往塞纳河的方向走,就到了以革新法餐而闻名的Ze Kitchen Galerie餐厅,隔壁的书商餐厅(Les Bouquinistes)因塞纳河沿岸的小书店而得名,由米其林三颗星的厨师Guy Savoy定制菜单。再向右转,……

巴黎的餐厅传递着城市的记忆,活色生香地演绎着城市的故事。唇齿咀嚼着食物,将城市的历史消化在个人的记忆中,这个巴黎,从此便在自己的身体里了。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编辑:Crystal 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