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苑·摄影 > 文苑 > 正文

如果人生倒着来

2010年10月13日  来源:中新网 
  

《班杰明的奇幻旅程》是依据1920年代美国著名小说家F. Scott Fitzgerald原著改编,2008年由大卫?芬奇执导,俊帅小生布莱德?彼特、气质女星凯特?布兰琪主演。小说和电影有些出入,先说原著里的故事。

班的父母在19世纪中叶开风气之先,选择到医院待产。一早,巴藤先生到医院探视妻子,预想妻肚里的婴儿该出生了。当他三步并两步来到育婴室,育婴室里一排空荡荡的育婴篮,只有一个被占据着,小小的空间装不下,脑袋、四肢满满溢到婴儿篮外。一个七旬老人被塞在婴儿篮里,他望着巴藤先生:“你就是我爸爸?”

班甫出世就是个十足的老人。老人的相貌、体态与智能,只除了没有老人的经历和记忆。他的一生从70岁开始,逐年递减。20岁貌似50岁,被大学当局当冒牌货轰出校门,遇上偏好熟男的同龄淑女,结婚生子。夫和妻的相貌从人生的两端面向走来,在中年交错而过。班竟从心底厌嫌妻逐年老去的容颜,而妻也不能忍受枕边人逐趋幼稚。50岁的班有20岁的青壮身躯。他把成熟的家业交给已婚的儿子,班要去上大学。在大学里,班听来许多大学预科寄宿中学里狂野少年的生活,向往不已。大学毕业,他的容貌恰似16岁少年,上中学的年纪。班的人生一步步往前回到起(终)点。

电影里的班,人生方向大致相同,由老而少,时间逆转但生活向前。镜头下的人生多的是浪漫。班和妻自幼相遇,妻一直等班长大来爱她。各自漂流过30年,他们终于在中年那个对的点上交遇结合。

电影里的班,终究以爱为名离开了妻,他不愿成为妻的儿子与负担。老年的班忠实地长成幼儿,逐渐失去行动自理能力,更幸运地失去所有记忆与认知能力。最终如初生婴儿在母亲(妻子)怀里阖眼长眠。

人生倒着来,多么迷人的想法。

12岁之前的孩子,食衣住行总归得父母照应,成天玩乐没啥正经事可干,只给他们70岁老人有限的行动力,父母省心,小孩也没啥损失。小脑袋不知道恐惧疑虑,给同等智力的体力,省得他们爬高跌摔,玩火跳水,危害自身安全。

至于青少年,适合使用六旬老者的身体,眼茫发苍。女孩也就不必顾影自怜,睫毛不够长、眼睛不够圆、唇型不够饱满、脸不正,心不平。反正视眼茫茫瞧不清,发型、服饰流不流行也无所谓,老爸的皮夹也就不担心缺口漏财了。男孩更省心,不怕他们血气方刚逞勇斗狠。一把老骨头,走起路来颤颤危危,只要别跌跤,伤不了人害不了己,天下太平,父母多快乐!

中年人更不必忧惧老之将至,因为明年更年轻,体力会更好。青春如此美好,白白给十来岁孩子浪费掉,岂不罪过?只有走过中年的人才懂得珍惜,值得拥有,不是吗?

至于老年,在生活与行动力逐渐向三岁娃看齐时,索性连体态一并还原,记忆一举抹杀,不但方便了照顾者,更解放了自我。当你仰望别人喂食的手,食物和口水从关不紧的嘴角漫流胸前,不必记得曾经英挺俊拔,站在百人讲堂前侃侃而谈。当你逐渐失去记忆时,何不将过往一并取消,没有了过去,不必为残缺不全的片断悲伤。不能表达,请别让我能思考。

如果老去的过程,是把成见、偏见一层一层剥去,这人世岂不圆满?(摘自加拿大《世界日报》,作者:甲先)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编辑:Crystal 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