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部老电影,叫《机器代理人》。影片根据罗伯特?范蒂迪的漫画小说改编,讲述在并不遥远的未来,人类科技达到了高超的水平,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随之改变。人们按照自己的理想,制造出“机器代理人”,躲在家中操纵“他”走入社会,与他人的代理人交流。最终这个真实的“虚拟社会”崩坏,一位坚持本我的救世主拯救了人类。 这部电影并没有获得太大反响,很多人说其情节老套,故事乏味。但我却想,原作者描绘的,很可能正是人与人交流的“最终形态”。早先这个形态的发展还停留在网络社会。人们使用网名伪装自己,表现出各种非现实的性格,与其他非现实的人交流。现有的博客、聊天软件、微博等,无一不是在向着这个形态进步。社会学家赫伯特?麦克卢汉曾说:“媒介是向人体的延伸”。博客让我们在网络上“写字”;聊天软件让我们一对一地与人“说话”;而微博,能让我们对着全世界“喊话”。 智能手机的出现,使人们的现实生活也开始网络化、代理化。两个面对面的朋友,互相没有交流,却可能正在微博上给对方留言。微博的出现改变了人与人的交流模式,而它使用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每一条“140字”的规定。 140字,描述一件事的来龙去脉,足够了。但是,如果想让这件事活灵活现,所含信息量变大时,就需要靠“回复”这个功能,为其添加血肉。当博主发出的信息无法满足看客的求知欲望时,他们就会浏览回复,甚至发出回复对事情做出自己的诠释。 而流言,往往也就在此过程中产生。如此一来,微博就具备了让人对着全世界“喊话”传播流言的能力。目前国内有些声音,主张立法约束微博,就是针对其这个能力。当然,个人认为立法约束微博,等于将其扼杀。中国人向交流“最终形态”的进步将被人为停止。但如何控制流言的产生和传播呢?在我看来,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取消140字的限制。 现在的微博上,绝大多数普通用户只是发发身边的事,浏览一些需要的信息。而这些信息的发布者——拥有十万、百万粉丝的博主们,大多也只是发一些“速食”的有趣小段儿而已。只有部分别有用心的话题发起者,在提起一个话题后,利用“回复”使流言蔓延。这种人才是最需要约束的。 如果取消140字规定,虽然微博“喊话”的影响力仍在,但流言产生的可能却大大减少。当初博客流行时,流言的产生就不多。因为博主们的文章非常完整,看客在文章中得到了丰富的信息,参与度也就随之下降。优秀的文章显现作者完整的思想表达,旁人充其量只能反驳其观点,而无法对其进行任意修改。 若微博取消140字规定,从“媒介向人体延伸”的角度上说,等于让一部分人从说话回归写字。 (来源:日本新华侨报网;作者:邢熠) |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
编辑:Crystal J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