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在中国的红火,也使得华文微博成为华人世界跨地理疆域互动的桥梁。很多在新加坡的中国新移民,和能熟练使用华文的新加坡人,都已踏足红红火火的微博,在微博江湖中不亦乐乎。 分享经验,碰撞观点 “新加坡眼”是微博舞台比较神秘的一位舞者,他不会在微博中发布自己的照片,即便接受记者访问也不愿透露任何个人信息。“因为匿名,所以敢说真话。而且也不想把网络与现实交织得太紧密。” “新加坡眼”2011年8月开始注册微博,主要发布新加坡中文读者关心的信息,包括新闻、时事、留学、二手商品买卖或交换等实用信息。目前“新加坡眼”已有1.12万多个粉丝。“对于来到新加坡的中国人来说,新加坡是一门新的人生科目,须从头学起。微博可分享学习心得。” “新加坡眼”认为,从中国来的新移民是新浪微博与新加坡的一个交集,一个相当典型的用户群体。他在选择信息时会侧重大家特别关心的话题,比如与本地人交往的苦与乐、永久居民的相关规定、来新如何申请驾照等。“同时,希望通过我的转发帮助大家分享经验,碰撞观点,引发更多思考。” 结识新移民朋友 许振义(43岁)是新加坡人,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中国事务处主任。他在北京工作期间结交了许多从事新媒体行业的朋友。朋友们一直建议他上微博,但他一直没太留心。直到2011年7月,通商中国举办慧眼中国论坛,许振义无意中发现受邀的几位来自中国的演讲者都在微博上,互动频繁。他这才开始注册使用微博。 目前许振义的微博吸引了6700多粉丝关注。他发布的微博内容主要涉及个人生活感受,对新加坡以及中国政治社会的看法等,有时也会转发新闻。 许振义认为交友是他上微博的最大收获。他通过微博结识了许多新移民朋友,大家也时常通过微博组织同城聚会。“我通过华文微博与新移民的互动相当多,我觉得这是促进彼此了解的一个不错的交流方式。” 提高华文水平 牙医何少雄却希望通过华文微博来帮助自己提高华文水平,以拓展在中国的事业。48岁的何少雄是新加坡人,美国加州大学生物化学和计算机双学士,哈佛大学公共卫生硕士和牙科博士,目前是牙科诊所执业者。他去年3月注册新浪微博。当时他到中国出差,到处都是微博的广告和标志,于是他也开始踏入华文的微博江湖。 何少雄在美国20年,华文写作已荒废很久。最近几年因工作需要,他频繁使用华文与中国同行和合作伙伴书面沟通。于是,他抱着练习华文的心态使用微博。 何少雄的微博主要发布与医学、牙科行业有关的内容,利用微博与同行建立进一步的学术交流,逐渐得到许多关心牙齿健康的博友们关注。大家在微博中就相关问题向他提问,他一一耐心回复,一些博友还成了他的病人。“初衷本是学华文,现在逐渐从学习演变成传授知识,还结交很多同行、朋友和病人。” 何少雄说,“微博有140字的限制,要做到言之有物,简短而丰富,并不容易。我还要不断地阅读和练习。” |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
编辑:Crystal J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