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来说,美国高中一年一度排演的春季音乐剧就像是一个神秘但又极具吸引力的磁场。也许是几年前全球大热的《歌舞青春》系列的裙带效应,我作为一个接触美式音乐剧的新鲜人也摩拳擦掌,勇敢地参加了音乐剧“13”的选拔。 选拔分3个方面考察:唱歌、舞蹈、台词功底,并利用3个晚上分别进行。第一天我遗憾缺席。利用第二天的课间时间,我整理出了一份个人艺术简历,其中主要包括了十几年的电影拍摄经历,以及我4岁时唯一一次的舞台音乐剧表演经历——在成方圆版《音乐之声》中扮演7个孩子中的“老末”格莱托。说实话,我对参加这次面试还真有些局促不安,我之前在舞台表演方面可以说是经验很少。几小时的积累更像是一种“随性发挥”,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之谈。 第二天的舞蹈选拔现场,前来试镜的女孩子很多,而且每个人都一身专业的舞蹈行头,表情中透露着气定神闲。渐渐地,我的心态平和了下来,和着她们的节奏进行热身。指导这出剧目的班底都很年轻,导演瘦瘦高高,架着一副黑框眼镜,给人一板一眼的感觉。舞蹈老师是一位亲切的女士,肉肉的脸上总是带着迎合任何疑问的亲和力。这次舞蹈选拔,我们先是集体在台上练习一支曲目的整体动作,然后分小组展示,而背景音乐正是“13”的开场曲,曲调明快,节奏感很强。一套动作下来,又快又杂,好几次我一个舞步还没利落也只能应付着连下去。周围有几个女孩子悟性很高,动作展示得大方到位。私下一交流,才得知她们是有过四五年校园音乐剧表演经验的行家。对于她们相当自如的发挥,我毫无保留地艳羡。 一场面试下来,我已经身心疲惫了。虽然没有达到自我最理想的效果,但感觉一切都很顺利。我不仅学会了一套百老汇式舞步,还见识到几位高手的“内秀”,心里觉得很充实。 角色公榜的那天,我耐着兴奋和期待冲向剧院。目光从一排排密密麻麻的名字上扫过,终于在倒数第二排发现了我的名字——角色:群众。我心里一惊,“哎……呀”脱口而出。现实竟是如此残酷。我一下泄了气,和之前在小狮子俱乐部认识的谢伦同命相怜起来。也许是“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心境影响,渐渐地我们的心结都解开了。 这样“无名小卒”的角色却让我真正意识到我对表演的热爱,以及我在其他情形下难于捕捉的温暖瞬间。我始终记得开演前,观众席下美国妈妈凯西为她的好姐妹们激动地描述着我每次出场的画面,我为她脸上的骄傲感到幸福。我知道即使自己站在舞台上最隐蔽的角落,我们的目光总会在某一刻不期而遇。 |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
编辑:Crystal J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