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苑·摄影 > 文苑 > 正文

如果我是婉转歌唱的夜莺,你可否愿作我停息的枝蔓

2010年11月29日  来源:俄罗斯龙报 
  
  开篇想引用彼得.柴可夫斯基的歌剧《黑桃皇后》中托姆斯基伯爵的一句经典唱词:“如果可爱的姑娘像小鸟一样飞落在枝头,我愿作那枝蔓,让她们栖息、筑巢并歌唱……”之所以有如此联想,是因为如今俄罗斯新时代的夜莺、马琳剧院的女高音安娜·尼特列布科在欧美拥有的绝不是摇晃欲折的枝条,她的观众群和追随者已成根深叶茂的大树。在歌剧和音乐会舞台上,她的歌艺从青涩渐渐走向成熟,如今终于华服加身、星光灿烂了。
  安娜在中国古典音乐圈也颇具人气,有关她的生平应该稍稍繁琐地介绍一二:安娜·尤里耶乌娜·尼特列布科1971年9月18日出生于俄罗斯边疆城市科拉斯诺达尔,其父亲是地质学工程师,母亲是通讯工程师。作为音乐学院四年级的学生,1993年她参加以格林卡命名的全俄声乐比赛并获得了第一名,胜利的喜悦使信心陡增的她决定去久负盛名的马琳剧院小试牛刀。“听过我一次演唱后,他们很喜欢,让我再来一次唱给В·А·吉杰耶夫听。瓦列里.阿比萨洛维奇听完我的演唱后很满意,便邀请我扮演新排演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的巴尔巴丽娜一角。我整整一周看他们排练《费加罗》的第一幕,后来有一次导演突然对我说:‘知道吗,我还有十分钟的时间,我想看看你唱和演的苏珊娜如何’,我丝毫不错地做了我该做的一切,从那一刻起,我就再不是巴尔巴丽娜而是苏珊娜了。”在《费加罗的婚礼》中首次亮相后,安娜很快就成为马琳剧院的主要女高音演员之一,但是年轻的她依然坚持不懈地听舞台前辈们的排练和演出、努力学习并向他们的艺术水准和成就攀登。经过一系列声乐比赛和舞台演出的磨练,逐步走向成熟的歌唱家开始随马琳剧院巡演团在国际上崭露头角。在芬兰、德国、法国、荷兰、意大利、美国、日本和土耳其,她的演唱大受欢迎,特别是在欧美舞台上的首次亮相便引起了巨大的轰动。随着歌唱事业的发展和攀升,这位已经拥有巨大国际声誉并定居维也纳的歌剧明星演绎的舞台角色有数十个之多,同时她将许多顶尖的国际音乐奖项囊入怀中。无论是在意大利斯卡拉剧院,英国考文特花园剧院,还是在美国大都会剧院,她都成为最耀眼的明星。经她演绎的角色有:《鲁斯兰与柳德米拉》中的柳德米拉,《魔笛》中的夜后,《战争与和平》中的娜塔莎,《弄臣》中的吉尔达,《波西米亚人》中的咪咪,《茶花女》中的维奥莱塔等等;她所获得的奖项包括:2004年“俄罗斯与世界古典歌剧舞台天才表演”文化艺术国家奖,2005年德国“回声”古典音乐年度歌唱家和年度唱片奖,2007年《音乐美国》杂志年度音乐家奖,2008年“英国古典音乐”最佳表演奖以及包括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国际声乐比赛等各种专业类比赛的奖项,2008年普京在克林姆林宫亲自为其授予“俄罗斯人民演员”勋章(借此文有必要向国内读者澄清:俄罗斯人民演员和功勋演员的级别是不同的,前者高于后者,是演员的最高荣誉)。
  关于安娜·尼特列布科的生平事迹,其实还有许多没有讲到,比如她与祖宾·梅塔、科劳吉奥·阿巴多等著名指挥家;与普拉西多·多明哥、罗兰多·维拉宗等著名歌唱家的亲密合作以及她所录制的数量多销量大的唱片等等。但是对追求歌唱艺术真谛的同行来说,罗列其履历、艳羡其光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从她成功的案例中寻找些有益的启示,笔者将就以下两方面做一下简单评说:
  第一,有关尼特列布科的歌唱艺术。
  《旧金山纪事报》的评论文章写道:“歌唱家拥有令人惊诧的音色、精准和气魄,拥有强大的动态和宽广的音域,拥有直觉的想象力和幽默感,这一切仿佛结合着神授的超凡能力使观众在她演唱时无法把眼睛从舞台上移开”;《世界周刊》的评论文章写道:“她的演唱简洁、没有炫耀、路线清晰,从中声区到高声区到低声区均匀通畅不加多余的外力,保持着清晰和灵巧,不管是激情还是活力她都依靠自己的声乐技术来表现”。
  笔者曾多次听到过安娜音乐会的现场演唱,的确,她的嗓音天赋和声乐技术是一流的。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彼得堡大、小音乐厅听到的《茶花女》中维奥莱塔的咏叹调和《清教徒》中艾尔维拉的咏叹调,虽然安娜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花腔女高音,但是两首咏叹调高难的花腔走句竟被她信手拈来、挥手而就。记得身边的俄罗斯观众曾自叹道:“真是奇迹!只有南部边疆才出这样的好嗓子!”
  其实声乐的原理并不繁琐,正如歌唱家莱奈.弗莱明所说的那样:“如果让我讲如何唱,那么道理很简单,我几分钟就能讲完,可是要学到它们需要倾尽一生。”安娜正是这样一位掌握了歌唱奥秘的幸运儿,当然这与她的天赋和后期的学习是分不开的。在彼得堡留学生中风传一个故事,说安娜.尼特列布科初到马琳剧院时并未受到赏识,而是在剧院打扫卫生干干杂活,后来被剧院艺术总监吉杰耶夫的妹妹拉里萨.吉杰耶娃发现收为弟子,从此技艺大增并开始有机会在舞台上展露才华。到现在为止并没有什么书面材料或经本人之口来证实这一情节,所以我们仍旧可以把它当做一个激发灰姑娘们想象力的传奇。安娜具有强烈的上进心,她广泛向前辈们求教的事实业内众所周知,向时任剧院青年歌手学院艺术总监拉里萨·吉杰耶娃学习的可能性当然存在。但是据安娜自己说,出国前她在俄罗斯所受的教育只是帮助她建立了一个初步的声乐概念,真正掌握歌唱的秘密还是在出国之后。现在功成名就的她还继续虚心向国外的几位优秀的声乐教师学习。
  第二,有关尼特列布科的表演艺术。
  曾经听俄罗斯评论家讲过,尼特列布科在唱歌时眼神中除了美丽之外别无他物。突然联想到两个词汇:“明眸善睐”和“暗送秋波”。前者有些轻浅,后者略含深意,但是无论深浅,这两种情态也只能限制在爱的层面上,而戏剧需要表现的是喜怒哀乐、爱恨情仇,只用一种眼神来诠释人物,无论它如何美丽却依然显得单薄、甚至有些怪异。安娜在欧美的境遇就像歌剧《唐璜》中那位单纯的村女采莲娜正在被浪荡公子唐璜所诱惑。欧美观众群落的审美情怀如今深深陷入享乐主义的涡流,时代进步了,对感官享受的追求却轮回到了18世纪初阉人歌手独领风骚的时代。当然去剧院感受深刻、挥洒眼泪并不是每一位观众应尽的义务。美丽的歌喉、妙曼的身段、漂亮的脸蛋、再加上大胆泼辣的舞台表现自然就能博得满堂彩。当人们看完维拉宗和安娜演绎的《茶花女》心满意足面带笑容地走出剧院时,回味的话题往往不再是主人公悲惨的命运和威尔第美妙绝伦的音乐,而是主演者如何大胆投入的表演,特别是第二幕第一场性感艳情的床戏更是让舞台前辈们眼镜大跌,使趣味低级者身心大慰!当然演员在台下并不是台上的国王或者女皇,他们的个人意志和艺术趣味往往不能左右导演和经理商业运作的铁腕。夸张的现代元素、高新技术、象征意味使舞台艺术走向电影化,欣赏主流和市场需求又导致舞台艺术趋于庸俗,这种所谓的进步不知是歌剧之幸还是其悲哀!扔掉鞋子掀起裙子在舞台上狂舞放歌并向观众抛撒玫瑰频送飞吻的歌者淹没在现代品位的掌声和喝彩中,古典声乐表演的矜持随那些大师们的逝去成为遥远的回忆。如今的歌剧演员没有人会在精研剧本、阅读原著、学习总谱、挖掘人物性格上耗费光阴,就像《黑桃皇后》最后一幕盖尔曼对丽萨说出的那句经典台词:“别再浪费时间了,亲爱的,我们快跑吧……那里有一大推黄金在等着我呢!”不仅仅是安娜,时代造就一切演绎方式的演变,最近传来消息:彼得堡爱乐乐团艺术总监、指挥家尤里·杰米尔卡诺夫因为不能忍受国外某剧院把《黑桃皇后》改得面目全非而愤然离去!他以丢掉高额酬金的代价捍卫了自己的古典品位和对作曲家的虔诚,其气节之崇高令人敬佩,但是遁世并不能力挽狂澜,大师尚且如此又何况歌唱演员呢?通观当今世界歌剧舞台,新瓶装老酒之势汹涌而来,新锐导演们甚至充满灵感地左摇右晃把大师们的原汁也调成了三色的鸡尾酒,演员们只好被动得被装点为漂亮的红樱桃或者黄柠檬了!
  一个真正成功的歌剧歌唱家,绝不能把自己的演唱和表演分割开来孤立地对待。歌唱声调、音色和音强的分配必须与角色适时的心理状态和戏剧进程的需要相吻合,同时眼神、手势、姿态、步态也要与歌声紧密配合来揭示角色的情绪和性格,即使休止符也是无声的歌唱、在表演上更富含深意。拥有完美技术、漂亮的音色、美好的扮相是歌剧演员成功的保障,希望安娜·尼特列布科这只美丽的俄罗斯夜莺早日摆脱“金枝玉叶”的缠绕,展翼向更高的苍穹腾飞。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编辑:Crystal 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