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我和妻作了一次洛杉矶华府间的长途驾车旅行,来回17天,走了6000多哩。我们晓行夜宿,每晚住不同的汽车旅馆,倒也颇觉新鲜;但一日三餐,都只能在高速公路旁的快餐店解决,而不论麦当劳、汉堡王、潜艇三明治……原是我们平时不屑一顾的,现在天天吃,真是味同嚼蜡。 行程第五天,路经田纳西州时,眼尖的妻意外地发现路旁有一个熊猫图样的餐馆广告牌,她指给我看,我心中大喜,循着指标驶出高速公路,很容易地找到那家餐馆。那是家中菜自助餐馆,当时已过午餐时刻,顾客不多,只稀稀落落有几桌坐了人,客人都是老美,但员工则都是中国人。 接待我们的年轻女侍或许是很少看到中国顾客,在我们用餐时,不时到桌前跟我们说话。谈话中,她告诉我们她是餐馆里唯一女性员工,其余都是男性。她又说她到这家餐馆上工才四天,我问她是从哪里来的,她答是纽约,我又问她是从那里到纽约的,她答是福州。我因60多年前曾在福州住过将近一年,就用几句还记得的福州话和她交谈,使她大感诧异。我告诉她我那时是11岁,刚上初中,读的学校是英华中学。天啊!她说她也是读英华,竟是我的小学妹呢!自然我们就更感亲切了。 六天之后我们回程,我刻意走原路,再去那家餐馆,她见了我们更觉惊喜。那是她在那家餐馆的第十天,她说十天来我们仍是她所见到的唯一中国顾客,也是唯一去过两次的顾客,即使美国顾客,她也未见到去第二次的。 那家餐馆紧邻高速公路旁,所处之地既非市也非镇,只有两家加油站、一间汽车旅馆和几家快餐店,纯属过路驿站性质,似乎没有固定居民,当然就难见有去第二次的顾客。 她知我们也是开长途,一再要我们多休息一下再走。似乎也知我们不可能再去她那里了,依依不舍之情溢于言表,可以看出她一人独处异乡的寂寞。 自从19世纪中期淘金热以来,华人离乡背井来到新大陆的从未间断过,他们有的为了改善生活,有的为了求学。忍受寂寞,是他们必须付出的代价,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未来仍会如此,这就是我们华人典型的勤劳、奋勇与坚毅的精神。我们遇见的她,只是这百十年来,千千万万人中之一而已。(摘自美国《世界日报》 周愚) |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
编辑:Crystal J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