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神州学人杂志 > 期刊 > 2013年第12期 > 正文

新生代海归的传承与开创

2013年12月10日  来源:神州学人 
  

朱伟卿(左)和肖晗(右)在第八届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上 摄影/樊世刚

与留学前辈们不同,年轻的新生代海归,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年纪轻轻就出国留学,他们通晓西方语言,了解西方文化,在中国走出去的机会中,他们的国际化背景将发挥与前辈们不同的作用。如何利用自己海外留学和工作的经历,结合中国国情,做出能够向世界推广的中国化的商业模式和商业方法,是新生代海归创业者们努力的方向。
  这里,有几位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年轻海归,事业初创的他们也许还没有留学前辈们身上的荣耀和光环,但他们的故事和想法也同样值得分享。
  张鹏,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统计学博士,先后任职于瑞士信贷银行和瑞士银行,回国后创办北京信弘天禾资产管理中心和宁波宽谷奥利安信息科技公司,从事中国市场的量化投资和金融信息平台建设。
  张鹏认为,海归回国创业要有独立的思考。在张鹏看来,在他们之前的海归,更多的是学习西方的技术。对于新生代的海归创业者,产品创新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商业模式的创新。
  谈到留学的收获,张鹏说,在国外的工作经历是非常宝贵的财富。美国的公司管理体制非常完善,但这种管理往往会扼杀创新的想法和动力。看到这些问题之后,自己回国创业时就会想办法避免这些问题。
  朱伟卿毕业于英国杜伦大学,回国后创办上海宝碳新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及宝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碳指标开发、碳资产管理、碳交易、碳金融、碳盘查、碳中和、碳足迹和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低碳业务。
  开公司之前,朱伟卿做了大量的调查,她去一些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经验,发现国外有很多先进技术在中国确实是空白。公司刚成立时,她想把这些技术引进来,可是很快发现这些项目不接地气,不适合中国国情。中国正处在经济发展期,很多企业宁愿把钱放在企业发展,而不愿放在节能改造上。这些现实的情况迫使朱伟卿的公司进行商业模式上的创新,她又走出国门,进一步学习,把国外的碳资产理念带了回来。
  朱伟卿从留学中学到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社会责任感,她认为新生代海归应该有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使命,所以她创办了上海宝碳新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立志于中国的环保事业。
  说起留学经历对自己创业的影响,朱伟卿说,如果不出国的话,我根本就不知道我们国家在低碳、环境保护和节能环保方面跟国际差距这么大。如果我不再一次走出国门,也不会知道原来世界上有这么先进的节能技术,我们的差距原来这么大,这当中的空白需要我们新生代海归去填补。这是我留学海外很大的一笔收获。还有一个收获是我的创业团队,其中有2/3的人拥有海归背景,这些人都是我在国外时一起交流,一起碰撞出火花,然后走到一起的。
  肖晗,岚山社会基金创始人和总裁,致力于环保和公益领域的股权投资和并购。肖晗认为,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机遇和挑战,当下在中国,海归能做的事情非常多。比如,中国开始关注环境和民生,所以可以把国外先进的环保技术和社会管理模式引入中国。此外,中国经济发展之后,消费升级,会需要更多的高级服务和高端产品,海归在东西方之间形成了一个层,这个层可以沟通双方的文化交流和商业交流。中国企业走出去也需要通晓当地文化的人才,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更需要熟悉双方文化的人,这些都是新生代海归的机遇。
  肖晗认为自己在国外最重要的收获就是了解不同文化之后形成的价值观。肖晗讲了对自己影响深远的两段海外经历。刚去伦敦读语言时,寄宿家庭的主人是很虔诚的基督徒,他们的理念就是把自己的文化和自己认为对的东西传播到其他地方。虽然肖晗不信仰任何宗教,但是他带走了这位基督徒的理念,就是人要把自己认为对的东西进行更好的传播,人对社会要有责任感,你不是为了自己去生活和工作。
  肖晗还曾经在非洲做过一段时间的志愿者,在非洲社会企业孵化器中担任企业投融资总监志愿者,帮助当地人改进管理,帮他们融资,帮助当地成立了一个社会投资基金。当时他周围的志愿者都来自欧美国家,他们非常热爱公益,这对肖晗影响很大,所以回国以后他一直坚持在社会投资领域做事。
  肖盾,16岁赴英国读高中,先后在英国剑桥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电子信息工程,曾任职于瑞士银行、伦敦投资银行和北京奥组委,之后又在英国创业,从事互联网教育。2011年他创办“一起作业网”,老师可以把作业留在网站上,学生们到网站上去做作业。经过2年的发展,网站已拥有300多万用户。
  肖盾认为,新生代海归年轻,有激情,了解西方语言和文化,他们回国创业,会把全球化的视野运用到所从事的事业当中去。
  肖盾说,我们的祖辈经历了战争,我们的父辈经历了文革的动荡,而我们这代人从出生开始,由于中国的改革开放,一直享受着和平、发展和繁荣,我们是幸运的一代,当前,中国的GDP虽然排在世界第二位,但是从医疗到教育等领域还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去努力解决。作为新生代海归,应该胸怀理想,做出一些事情。
  谈到留学对自己的影响,肖盾说,我在国外更多的是在进行人生思考,我一直在想,人为什么活着?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我在国外,见到一个陌生人,一般他的第一个问题是你叫什么名字?第二个问题就是你从哪里来?我会说我从中国来。所以他们给我打的标签,第一是名字,第二是国籍。回国创业之后,我时刻在想,我们如何帮助我们的同胞在海外能以一个中国人的身份,非常骄傲地跟外国人交流。所以现在每做一件事情,我都希望它能真正帮助中国社会。我常跟我的同事讲,要有理想地去活着,去追求,去创造,去真正地尊重和净化自己,成为一个能获得自己尊重的人。(以上4篇文章由本刊记者杨宇、曹吉吉、安艳琪、杨波编写,均取材于10月13日在北京举行的“纪念欧美同学会成立一百周年暨第八届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在此感谢论坛组织者中国全球化研究中心为本期特别策划提供的大力支持)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编辑:KYU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