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神州学人杂志 > 期刊 > 2012年第9期 > 正文

感悟求学路

2012年09月12日  来源:神州学人 
  

文/钱文峰
  转眼间来美国已经将近6年了。在这6年中成功过也失败过,但不论结果如何,这些经历都是宝贵的财富。这些经历会对未来的生活有所帮助,同时也算是对过去努力生活的一种交待。现在我把我的经历和体会写下来,也是对自己的反思。
  


找准方向
  本科生的教育倾向于通才教育,课程很大程度上已经被设定了。而继续攻读研究生就需要在一个大的领域内选择一个相对具体的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选择这个未来若干年将会投入大量时间精力的方向,对所有决定读研究生的高年级本科生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这个选择又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决定着未来几年的工作、生活和心情。
  对我而言,我本科在北京大学学习生物。高中毕业选择学生物在现在看来并不是最优的,但是在生物领域内我仍然寻找到了我愿意深入研究下去的方向。我发现从个人特点上讲,我对识别动植物并不擅长,在解剖动物植物方面也只是平均水平。然而,我对相对定量的学科,比如数学、统计学、分析化学、计算机编程比较有优势。从兴趣上讲,我对定量的研究生物学的问题有很大的兴趣。我上欧阳颀老师的通选课《自然中的复杂性现象》时,几乎每次课都听得欣喜若狂。在这个背景下,我在大三对生物学中最定量的学科之一遗传学,特别是进化遗传学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仅凭兴趣通常不足以让你把未来几年的时间全部投入到一件事情上去,还需要对它有更深入的了解。以下几件事情真正促成了我决定攻读进化遗传学的博士研究生。首先是我的遗传学老师戴灼华邀请到了吴仲义教授在遗传学课上客座授课,讲授了他自己在进化遗传学方面的研究,当时就觉得这就是我喜欢做的研究!后来在戴老师的推荐下我参加了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王文研究员组织的“计算生物学和进化基因组学”暑期学习研讨班,对这一领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在大四下半学期,我到了王老师的研究组做了关于进化遗传学的毕业论文。通过这一系列的不断了解的过程,我决定进行进化遗传学的研究。最终我加入了密歇根大学张建之教授的实验室。
  我想我的学科选择兼顾了我的生物学背景、对定量学科的优势以及我的兴趣。在我对感兴趣的领域进行充分接触和了解的基础上,我选择了我未来的研究方向。如今很多生物方面的研究生项目都包括半年到1年的轮转。学生在进入研究生项目以后再选择自己未来具体的研究方向。这个选择仍然应该是自身知识背景、能力和兴趣的平衡点,在充分体验该研究方向以后的选择。
  确定了研究方向,日后仍然会面临毕业去向的选择问题。比如说在博士毕业后是打算在大学或研究所做研究,打算去相关的技术公司,还是选择去找其他类型的工作。这些选择仍然要兼顾自身背景、能力和兴趣,并尽早进行一定程度的尝试(比如实习),以确认自己对这个工作的理解没有偏差。找准方向,早做准备,可以事半功倍。作为我自己,我觉得自己更适合做科学研究,所以我计划在2013年年初在中国科学院遗传和发育研究所建立自己的实验室。
  

和太太背包旅行。



不轻易放弃
  一旦经过慎重考虑决定了的事情,就不要轻易放弃,这个说起来比做起来容易。在经历了挫折后你可能会产生2种想法,一是认为自己不适合做这件事,二是考虑到经历挫折是完成这件事情所必经的过程。我在遇到这种情况时更倾向于用后者鼓舞自己,因为我的经验是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会经历大量的挫折。
  留学这几年,经历的失败比之前任何时候都多。实验不成功,投稿被拒,奖学金没申请到,这些都是家常便饭,能做的事情通常就是改进后重新来过。实验重新做,文章换杂志再投,奖学金过1年再申请。一方面我不会轻易怀疑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我会从这些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争取下次做得更好。
  密歇根大学有一个非常好的奖学金,每年在全校1.5万名研究生中只有72名学生能获得。我第一次申请,就以失败告终。第二年再申请的时候,我重新研究了之前的申请材料,发现确实有很多不足之处。在重写了一遍申请材料之后,终于申请到了这个奖学金。
  我的博士导师密歇根大学的张建之教授在这方面给我树立了极好的榜样。他在学术上给我指导的同时,也通过学术生活中的言行影响着我面对失败的态度。每次投稿失败,他通常都会让我再读一遍文章,找一找还有哪些不足之处,他很少讨论拒稿是否公平合理,只是考虑下一次应该投哪个杂志。做好自己能做好的,不去抱怨外界的不公平,能够以平常心面对生活中的成功或者失败,不因为别人的喜好影响自己努力的方向,这些都是我需要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不断追求的做人的境界。
  不轻易放弃意味着在彻底无望以前不放弃努力。当初我在申请美国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的过程中,一度非常不顺利,密歇根大学当时已经给我发了拒信。但是后来我听说有人放弃了密歇根大学的入学邀请后,我又发了一封信给我现在的导师询问在这种条件下是否还有机会录取我。最终,我被录取。我也听说过我在北大的一个非常优秀的同学,她曾经一度没有收到录取信,但是后来听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由于一些原因人还没有招满,尽管她之前没有申请这所学校,仍然发信询问,并最终得到了录取。这些稍纵即逝的机会都需要争取才能得到,争取的过程本身其实很简单,关键还是在于不要轻易放弃。

2005年中科院昆明动物所暑期班师生合影。后右为钱文峰。

接受不完美的人生
  在中学甚至在大学,很多事情可以做的非常不错,但是进入到研究生阶段后,追求完美是一种奢求。而随着年龄的增大,可以努力的方向也越来越多。这时候就要集中精力在最重要的事情上。有的事情做到合格就行了,有些事情则需要尽量争取满分。如果因为追求完美而什么都不舍弃的话,最终可能什么也得不到。
  当然对不同事情重要性的评判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最终的目标。对于做科研来说,我认为做好自己的研究工作最重要。比如参加学术会议,有时候很多场报告同时进行,每个人只可能听1场。有的人会觉得应该去一个非常有名望的教授的报告,以便为今后的交流建立人际关系。我会选择对我的研究最有帮助的报告。因为对于年轻人来讲,做出好的工作,比人际关系更为重要。如果工作做好了,别人看到这个工作的时候觉得很出色,自然就记住了这个人。而通过社交方式建立的人际关系则是缺乏根基的。当然这种重要性关系不是绝对的,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不同事物的重要性是会发生变化的。
  在研究工作中,会遇到很多不完美,比如科研课题的选择。我在刚刚进入研究生阶段的时候,总感到什么都没准备好。我第一个学期读了整整一个学期的文章,总觉得课题准备不充分,对课题的背景情况了解得还不够,拖沓着不开始对课题进行实质性的研究。其实这种对于完美的追求是不现实的。第一个课题可以理解为对科研全过程的体会,课题的准备、研究、写作、投稿,全都可以在第一个可能并不算是太完美的课题上得到锻炼。有了这样的锻炼以后,对待下一个课题时,就会有更为准确的判断。
  不追求完美是因为每个人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过于追求完美以至于把身体累垮是得不偿失的。尤其是在来美国之初,学习研究上的压力很大,在这种情况下更要照顾好自己的生活,尤其是要注意锻炼身体。密歇根大学的华人经常组织在周末一起打篮球,除此以外我还会参加羽毛球、游泳、长跑、背包旅行等活动。一种有效的缓解压力、增进友情的方式就是和朋友一起聚一聚,聊聊天。这些表面上看耽误了做研究的时间,但都是保持身体和心理健康所必须的。找一个不给太大压力的导师,工作的时候保证效率,享受生活并不是一件难事。
  以上就是我在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在这里我只是想分享一下我的经历和思考,以期对一些正在考虑出国做研究或正在做研究的同学有所启发。


  钱文峰,2011年度“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特别优秀奖”获奖者,留学美国。
  1984年出生,2006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6年至今就读于美国密歇根大学生态与进化生物学系,攻读博士学位。主要研究生物进化是如何在基因层面实现的。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其专业领域顶尖杂志如Nature Genetics、Proc. Natl. Acad. Sci. USA、Genome Research等发表文章7篇。在国际分子进化与生物学年会等国际学术会议中作报告或墙报展示。2003年获北京大学光华奖学金,2004年获北京大学嘉里粮油奖学金,2005年获北京大学惠普奖学金、北京大学数学建模与计算机应用大赛一等奖,2008~2009年及2009~2010年2次获美国密歇根大学Block奖,2011年获国际分子进化与生物学年会Fitch入围奖,2011~2012年获密歇根大学Okkelberg奖及Rackham毕业准备奖学金,2012年获密歇根大学生态与进化生物学系最佳论文奖。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编辑:KYU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