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拉码头
经过初步了解后,Susie就立即和我们约法三章了。她认为学好语言光有环境不够,还是需要很多强化训练来加强记忆,增加词汇量,于是每天一早的BBC电台新闻成了我们的必修课,一大早就要听半小时左右新闻,然后迅速用笔记录下来内容,接着一个个请我们回答问题。这对于大多数英文基础很一般的同学来讲无异于人间地狱,能听个大概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更何况BBC那标准的英式发音加上很多专业的新闻词汇让我们简直怀疑自己学的是不是英语。早上一来就是听力关,接下来是词汇关,Susie每天会变着法子让我们学习很多英语的词组,有些甚至是俚语,比如GBP(Girl Boy Problem)新加坡英语里的男女朋友感情问题的通俗说法。值得欣慰的是Susie一点新加坡口音都没有,是很标准的英语发音,虽然时不时会让你感觉这确实是一个亚洲人在讲英文,不过感觉非常好,吐字发音非常清晰。课堂上我们还经常做游戏,输了的人必须用英语回答她提出的私人问题,经常有同学被弄得面红耳赤,尴尬不已,但是我们都很开心,因为在异国他乡能遇到这样一个真心帮助我们将我们当做自己孩子对待的良师,实在是对于感到孤独寂寞的莘莘学子一种莫大的鼓励。
语言班有2个老师,分别教上午和下午的课,除了第一次下午是Susie上以外,其余时间下午都是由一个叫Goh的老师来上的。说起Goh这个姓氏,相信大部分人和我一样,第一反应是狗。。。并不是我们有意侮辱他,实在是这个发音确实在中文里不免引起歧义。事实上我们后来才知道原来新加坡华人里的潮州移民会把口天吴读成“GO”,我国的方言差异实在是大啊!说起这个Goh,一口标准的不能再标准的Singlish(新加坡英语),让我们再听BBC新闻之余又要承受一次听觉的折磨。新加坡人的发音很怪,音节非常短,而且由于来自福建,广东等地的移民很多,句末喜欢加上“啊”,“啦”之类的发语词,这让初次接触这样另类英语的外国人很不适应,别说是我们这些非英语国家来的人了,就连美英这样的英语母语国家,听了也是直摇头,很难理解。因此一到下午大家就昏昏欲睡,学习效率大大下降,其实“GO”先生本身是个很有责任心,认真负责的人,每节课都准备了一大堆语法,阅读,写作等等英文的教学材料,黑板上的板书也是密密麻麻,虽然不苟言笑,但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还是会时不时来几个冷得离谱的笑话,可惜实在是交流太吃力,收效甚微。所以最后只好每堂课做雅思模拟卷,然后分析讲解,变成彻头彻尾的应试教育了。。。”GO”老师人不坏,但是对于有些事过分执拗,下面我分享一下亲身经历。有一次上他的课,当说到”Three“这个数字时,就听见他念成了“Tree”,开始我们没在意,结果发觉老师就是把这个单词念成树的发音。于是就有中国同学提意见了,我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认为这么念有问题。没想到“GO”老师还一脸严肃的和我们争论起来,说我们的发音不对,数字3就该念成树这个音,这些课堂上热闹了,分成了旗帜鲜明的2派,一时间口沫横飞,大家七嘴八舌纷纷发音,大有唇枪舌剑辩论赛的架势。最后实在争论无果,我们这些坚持3不能念成树的人只能暂时偃旗息鼓,保留意见。事后我们问过Susie这个问题,她笑着说我们坚持的念法确实是正确的,但是在新加坡式的英语里,数字3就被神奇的念成“Tree”这个单词的发音,所以“GO”先生会这么坚持己见,原来是有地方特色的啊。
鱼尾狮侧身像
MRT地铁站内 |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
编辑:KY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