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国,1999年毕业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获农田水利学士学位;2002年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水利环境工程学院(UNESCO-IHE,荷兰)获硕士学位,专业为水与环境资源管理。2007年于瑞士联邦理工学院获环境科学专业博士学位。2006年度“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获得者。现为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水文水资源与湿地生态。
教师节快到了,应《神州学人》的邀请,谈一下回国当教师的一些感想。我是2009年回国的,屈指一算已快7年了。2009年曾在《神州学人》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回国是献给祖国最诚挚的礼物》的文章,表达了自己回国之初激动的心情和无限的向往。2012年,《神州学人》又刊登了一篇《我的理想是在中国做出世界一流的学问 》的文章,畅谈了我对在中国做学问的理想及其行动。今年再次接受《神州学人》的邀请,实属幸运。也非常感谢《神州学人》长期以来对归国人员的关心和支持!
教师在中国是个颇受重视的职业。自古至今就有无数赞美教师的、脍炙人口的诗词。最广为人知的莫过于韩愈的《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我喜欢当老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学校园永远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地方,是一个让人心态永葆青春的殿堂。“铁打的营盘流动的兵”。每年秋天,在教师节前,总有一批心怀梦想的年轻人踏进校园。于是,我们又开始了与年轻人的互动。向他们传授知识,并学习年轻人身上的开放、新奇与激情。随着4年大学生涯的结束,一批受过高等教育的学子踏上了建设祖国的征程,而很快又有一批满怀希望的学子踏上了求学的征程。作为大学老师,年年经历这样的相聚和离别,感受着不同时代年轻人的期待与梦想。“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是一种时间停滞的感觉,仿佛岁月总被定格在十八九岁!这是一种青春的感觉!
新时代的教师,不仅是知识传授的主力军,而且还是创造知识和服务社会的生力军。教师需要通过科学研究去创造知识,并将自己的科学梦想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依靠知识去服务国家和社会。也就是说,我们的工作既需“顶天”又要“接地气”。
我是从事水文水资源研究的。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我们团队发现以往的水资源短缺主要是基于水量的评价。但是在我国水污染已经成为影响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因素。于是,我们就在国际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了一个项目,专门致力于研究综合考虑水量水质的水资源短缺评价方法。这项研究得到了国内外同行和社会的密切关注和高度重视。依托相关研究结果,我们协助国家林业局完成了《我国水安全战略》等报告,为我国制定科学的水资源政策做出了贡献。以上研究也得到了国际水文科学协会的高度重视,并为此而成立的“水资源短缺评价”工作组。该工作组由来自9个国家16名专家组成,我本人有幸担任了该工作组主席的职位。由于相关研究在促进国际水文学科发展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2015年我又被任命为国际水文科学协会十年发展计划的科学领导,致力于该计划在全球的推广与执行。
我国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也是我国新时代可持续发展的一大挑战。在此背景下,2014年,我们联合了国内百余名学者,成立了中国首个专门致力于生态修复的学会——北京生态修复学会。该学会立足北京,面向京津冀,通过开展生态修复方面的学术交流,促进生态修复学科发展,并促进我国的生态修复事业发展。这也是一个通过传播知识、创造知识,进而实现服务社会的例子。今后我们依然会为此而不懈努力,并乐此不疲。
在海外求学的学子们都有一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理想。回国7年的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只有把个人的理想与国家的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在一块,才能在日新月异的时代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只有把个人的梦想融入到国家的梦想中,才能让自己的才华有更大施展的舞台。教师这个职业为我实现自己的理想插上了飞翔的翅膀,我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海外学子选择教师这个职业,为我们党和国家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奋斗。最后,值此教师节之际,祝天下所有的老师教师节快乐!也祝福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兴旺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