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苑·摄影 > 文苑 > 正文

进了牛津才知道的那些事

2011年12月30日  来源:网易留学 
  

谁都知道牛津大学多么伟大:诞生了26个首相,250个世界级的领导人,47个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但它和竞争者剑桥之间的锱铢必较,又使我感到了它的渺小。牛津大学很古老,拥有八百年的历史;同时却又那么现代,它有世界上最年轻的商学院,有英国大陆最完美的硅谷式创业园区。它很傲慢,超级傲慢,斩钉截铁地拒绝布莱尔的儿子入学;但当它乞求微软一千万美元赞助的时候,校长彭定康竟然是谄媚地微笑……

看到了如此多的矛盾之后,我的心理也经历了另一种失衡。去牛津之前,我非常自信:我曾经教过20万之多的学生,我的词汇量有5万之巨,我考过注册会计师,我曾经创办过自己的公司,我目睹了“新东方”从中关村二小那个不起眼的角落,飞速发展到今天具有7.8亿营业额的超级培训大鳄。到了牛津,我却逐渐感到自卑。虽然我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虽然我曾经参与过袁隆平先生的水稻克隆,但当我随意翻阅班上同学的简历时,我发现再不能提种水稻的事情了:来自美国的同学不是哈佛耶鲁,就是斯坦福,最差的也是伯克利。

上课的时候,当举止优雅的教授洋洋洒洒说了十分钟,我竟然还不知道他在说什么,却不幸被其点中回答问题,只好硬着头皮回答。但是才说到第二句,一位美国同学就用无比快的语速来反诘我,那一刻,我引以为荣的英语很受伤。我想我曾经参加过新东方的资本运作,为新东方引入了两亿的投资,什么运作不会?但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当我们模拟收购英国最大的超级水厂时,我却不会用Excel,他们说起术语,我也只有点头的份儿。

在牛津学习的每一天都像绷紧的发条,比如和同学讨论一个方案到晚上吃一个汉堡充饥,再去图书馆,从六点坐到晚上十一点;而后骑着我的山地车回到宿舍,那是三十分钟的一个路程;回去后仍有三篇paper要做,我肯定要写到凌晨两点到两点半。我坚持了两个月,两个月后终于不行了,我第一次病倒了。此前我在中国,尤其在学校,我的外号叫“身体健康”,我有五六年不曾感冒,现在我竟然高烧到 39℃。我睡了一天一夜,第二天,我发现我其实是累倒了。不但我被累倒了,整个班级里一百四十个人几乎都被累倒过一次。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编辑:Crystal 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