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苑·摄影 > 文苑 > 正文

日本汉学家看李白的“抄袭”

2011年09月28日  来源:中新网 
  

“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全盘照抄,那就抄袭,暴露出来就是不亚于绯闻的丑闻;抄其部分,那就叫“模仿”了,弄好了还可以叫“创新”呢。不仅仅是当代人这样干,唐代“诗仙”李白也是这样做的。不过,这不是我的发现,而是日本汉学家石川忠久在《汉诗与人生》(文春新书,2010年12月第一版)一书中指出的。

石川忠久在讲述中国南朝宋的诗人鲍照的《拟行路难》第二首时,首先引用他开篇的“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然后指出,李白《行路难》中的“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就是“模仿”鲍照的诗作而来的。说到这里,我随即想起李白《将进酒》中“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的诗句,而鲍照《拟行路难》结尾则是“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多多少少也有一些“抄袭”的痕迹。这么看来,李白的“抄袭”算是高明的了。

石川忠久在介绍鲍照时指出,鲍照在26岁的时候,有机会在临川王刘义庆面前毛遂自荐。这个时候,有人忠告他说:“郎位尚卑,不可轻忤大王。”鲍照听后气愤地反驳:“千载上有英才异士沉没而不可闻者,岂可数哉!大丈夫岂可遂蕴智能,使兰艾不辨,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乎?”此后,他献诗言志,临川王刘义庆看后极为欣赏,称他是“奇才”,当场还赏给他20匹绢,封他做临川国侍郎。

在魏晋南北朝那个门阀制度森严的时代,出身“寒门”的鲍照虽然在“入门考试”中合格了,但他始终是“下僚”,从事编纂《世说新语》等工作,胸中郁结起愤愤不平之气。最后,鲍照还是陷于宫廷内部斗争的漩涡无法左右自身,在荆州被乱军杀死。这些,也都是日本汉学家石川忠久介绍的。

在我看来,鲍照不肯做“燕雀”,发出的呼声与秦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之一陈胜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有相似之处,两人生命的结局也有相同之处,都是为他人所杀。说起来可能有些悲观,在这个世界上,该是你的,就是你的;不该是你的,到底也不会是你的。不肯认命,心中就总会感到“郁屈”。

据说,鲍照一共写过18首《拟行路难》。本来,《行路难》是汉代乐府旧题,很多诗人都用过这个题目。但鲍照用“拟行路难”,显现出一种谦逊。我由此翩想到现代城市重要的问题之一——行路难。古人的“行路难”与今人的“行路难”,原因肯定是不同的,但这种相同的问题与感慨,让我又想起李白的《把酒问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来源:日本新华侨报网;作者:洪琳)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编辑:Crystal 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