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龙演过一部电影叫《新宿事件》,讲的是在日的华侨华人,挣扎生活在日本的情景,由于做的是骡马工,干的是苦力活,最终走上黑帮之路。这是日本华侨华人的早期印象。 近期的印象来自于《新华侨报》的一篇文章,叫《喜看在日新华人华侨的“不差钱”》。在日的华人早已摆脱底层状态:投资房地产的人增多,谈股论金的人不少。当老板的人增多,知道休闲、不再疲劳奔波的人不少…… 从底层的简单劳动者,变成较为富裕的小资或富翁。从追求温饱到寻求人间温情、追求高质量的精神生活,在日的华侨华人演绎着“不差钱”的华侨华人史。 这种现象,值得“喜看”,但这种现象,更值得冷观。 可以理解,在异域文化占据主流的社会中,华侨华人渴望得到尊重和认可。而社会对人的尊重和认可,一个很重要的评价标准就是成功,在所在领域的成功。 话又说回来了,什么是成功?不差钱是不是一种成功?不可否认,驾名车,戴名表、穿品牌、住豪宅不失为一种成功,因为一个失败者不可能拥有这些财富。但如果仅仅把成功理解成物质拥有的丰富,那么这是精神层面缺失的表征。 浅层次理解之,“不差钱”就会是一种炫富的虚荣。深层次理解之,“不差钱”才能得到一种认可和尊重。 现实生活中,正是华侨华人物质生活的极大的丰富,精神生活还没有得到极大的提升,于是“不差钱”流于理解的浅层。由于华侨华人的“不差钱”,嫉妒、被偷、被抢,甚至被害,频频见诸报端。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有一种人物形象,叫士绅,多冠之以××员外、××太公之名,这些人多有一些共同特征,“不差钱”但也不炫富,修路铺桥,扶助百姓,泽被乡里,深得百姓尊重。其实,这些不差钱绅士身上的品质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达则兼济天下”的责任感。这也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之一。 借炫耀财富而满足“虚荣心”,已经使华人社会受到无数次伤害。只有在不差钱的同时,多一份“达则兼济天下”的责任感,造福于所在国的百姓,展现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才能得到异域社会的尊重和认同。 |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
编辑:Crystal J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