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苑·摄影 > 文苑 > 正文

在英国当老板很窝囊

2011年06月15日  来源:出国在线 
  

上周与仰慕已久的英国同事、知名专栏作家共进了午餐。我发现这位以机智、犀利、幽默著称的职场专栏作家关注的问题,与我有很大的不同。而欧洲职场与中国职场的区别应该是最重要的原因。

比如她问我:在中国,老板会不会被要求学习“People Skills”?根据她不厌其烦的解释,我才明白“People Skills”的涵义大约相当于“人性化的领导艺术”之意,其要旨是老板得根据员工个性的不同,对每个员工,都能使用最能被接受的方式进行领导和管理,因为这样才最有效率。这意味着,老板得花大量时间研究员工的个性和行为方式。而在中国则恰恰相反,职场书籍们都在教员工如何研究老板,有的老板甚至叫不出员工的名字。

而那些喜欢怒斥下属的中国老板们更要注意了。根据露西的介绍,在英国如果有老板敢对下属“shout”,这位老板会被送到管理学校学习“情绪管理”课程,如果他是MBA,当年已经学过了,那么请再学一遍,感觉像是驾驶员严重违章后被罚上驾校课程。而据我在中国的所见所闻,不要说“shout”了,中国有的老板可以当着全办公室同事的面骂下属:“你是猪啊!脑子怎么长的?”而做下属的除了低头聆听外无计可施。你当然也可以冒着被解雇的风险骂回去:“你才是猪呢!”但据我所知,这样的英雄很少。

英国老板被如此“优待”的原因是,公司董事会和更高的管理层认为,让员工保持愉快的心情工作,不仅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够维持员工源源不断的创造力。

很可惜中国的创意产业还没有发展到这个程度。而对其他产业来说,经理人们热衷于上MBA或者EMBA的缘由是为了学习树立威信、管人、结交人脉,而不是为了反省自己的“People Skill”是否欠缺。现在中国职场的畅销书还是《执行》之类的管理宝典。更多的人信奉的是:一个聪明人领着一群认真而不那么聪明的人是效率最高的组合。这在公司初创时期,也许是对的。但当公司发展到相当规模而需要不断引进职业经理人,并且防止品牌因老化而被历史淘汰时,让经理人们学学“情绪管理”并提高一下“People Skills”也许是个不错的手段。

我想象着在英国当雇员的种种好处:可以有个性地工作,晚上回家陪家人而拒绝公司晚宴,用露西的话说,我才不会管它是什么级别的公司晚宴呢,当然是回家吃晚饭;可以理所当然地拒绝在周末举行的员工团队建设活动;老板音量略微提高时,可以向公司投诉他,并提议让老板去学习“情绪管理”。相比之下,显而易见,在中国当老板的感觉好太多了。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编辑:Crystal 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