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雪中的温情 圣诞节后在纽约遭遇大雪的经历真让我吓了一跳,让人久久不能忘记。2010年的圣诞节后我们全家应好友邀请再次来到了纽约,来到了冰雪的银色世界。我们有些运气,因为奥航飞机降落在肯尼迪机场的时候正好赶上暴风雪,飞机在降落前一直盘旋不定,窗外虽然是中午时分,但铅灰色的浮云阻断了人们的视线,从飞机上的信息显示仅为500米高度,但看不到地面的景物,我们这些乘客多少有点紧张,揪着心。拖了大约半个多小时,最后轰的一声,飞机蹒跚的降落到了跑道,所有的乘客都激动得鼓起了掌。后来我们才知道,赶上了几十年未遇的暴风雪,从我们飞机降下来后,后面连着7架飞机都转降到美国其它机场,可以说我们是当天最后一批乘客,之后从新闻中了解到当天和第二天纽约肯尼迪机场取消了1500架次飞机。 由于有先见之明我们在机场租车公司,已经租好一辆SUV韩国现代吉普车,几乎是新的且价格不贵,8天仅288欧元。从机场到朋友住家(他们住在长岛)有50多公里,按照平时速度,半个多小时就可以抵达,当时雪下得很大,夹着大风,我们开进了滚滚车流之中,视线不好,雨刷器已开到了最高档,不断摆动的雨刷根本不起什么作用,看不清前面的路况,我们只能机械地跟前面车子的尾灯,在这样的雪天开车相当危险。中途我们还两次把车停在路边,清除前车玻璃的上的积雪,由于天气寒冷雨刮器也结起了冰凌,对于窗上的雪已经不起作用。每次停车下来清除挡风玻璃的积雪和雨刷上的冰坨,都要全副武装穿戴起来,外面冷得连呼吸都有困难。很快都会有闪着警灯警察车子开过来,询问我们状况,问是不是需要帮助,同时催促我们赶快离开停车位置,因为很多车子停下来就开不动了,趴在雪窝里了。我们以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缓慢行驶。这种在雪天开车的经历以前也有,但那是在维也纳,路况也没有这样差,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车子抛锚,看到那些无助的人在雪中摆弄他们的车子,心里真暗暗庆幸这辆吉普车的功劳,使我们免遭露营的危险。 机场通往长岛的高速公路是459号高速公路,双向8道车道,应该很宽敞,因为不断的有铲雪车和撒盐车作业,路上虽然有雪但不太可怕,只要控制速度慢慢移动还是有安全保障的。但是当我们下道拐到镇上的小路时,麻烦就来了,当时积雪已经有30厘米厚,虽然车子还可以缓行,但是路上标志被风雪遮盖,路边的沟坎全都不见了,只能靠感觉慢慢移动。幸亏仗着我们有GPS,看着距离我们的目的地越来越近,心里慢慢放下来了。心里有一点不安的是我们手上没有电话,从欧洲带来的电话这边没有信号,万一有情况如何联络,特别是我们的朋友在家一定急死了,因为飞机应该是13点多降落,现在已经快晚上19点,我们又无法沟通。正在思绪不宁时,GPS指示我们到了目的地,先生让我下车看看这栋房子的门牌号,好确认是否是朋友家,我用手拨开信箱上厚厚的积雪,但看到的名字不是朋友的,也就是说GPS指示的目的地不是朋友家的住址。我们非常着急,但又不敢贸然按动门铃,因为很多美国人家庭都有私人枪支,我可不想冒险。我们决定还是开车在这一带找找,但可怕是事情发生了,我们车子怎么发动都不行使,前后车轮都在雪上打滑,前进不了,倒车也不动。在这样的暴风雪天,小镇的人都呆在家里,根本没有出行的车辆,我们又没有手机联系外界。我们决定试着推推车,我来踩油门,先生在后面推车,但雪下得太深了,根本推不动,我们决定向的这栋别墅的主人求救,商量的结果是我来按门铃,因为我是女士,对方会觉得比较安全。我按动了门铃,里面没有回音,但注意到门铃旁边有个摄像头,我看屋子里面有灯光,便把脸凑到摄像头前,大声地用英文喊:“我们的车子陷到雪中了,需要帮助。“我这么喊了半天,都没有回应。我想一定是家里没人。正在这时,我看到房子的门透出亮光,走出来一个人,手里还拿着一个长长的家伙,看不清楚是什么,把我吓坏了,赶快跑着坐进车里,把车门锁上。我紧张得对先生说,“那家伙不会认为我们要私闯民宅,听说很多美国佬都变态,我们不会运气这么差吧。”因为时差的原因,连一直都在迷迷糊糊睡着的女儿也惊醒了,紧张的问我们是不是坏人来了,又心里但愿他手上拿的不是枪。 走近才看到,原来他手里拿的不是武器而是一支铁锹。因为雪太大了,他的眉毛上都是雪,我也看不出他的实际年龄。他敲了几下车窗,我呆呆坐在车上,还是女儿大声说让我把窗户摇下来,我才惊魂未定的摇下窗户告诉他我们的遭遇。他听了后,像好莱坞大片里的英雄一样,把戴在手上的一只手套脱下了,一边伸出一只毛茸茸的大手和我握手,一边说“我叫迈克,很高兴认识你,我来帮你们搞定这一切。”我站在大雪里,看着迈克用力地拿铁锹铲车轮前面的雪,先生也全力帮助他扫清车轮下的障碍,雪下得太猛了,迈克的铁锹在虎虎生威的暴雪里显得那么渺小和无助。我们看着迈克这么努力,都很感动。但也觉得他的方法根本无济于事。迈克也意识到他的做法很幼稚,因为车子陷在雪里根本动弹不了。这时,他拿着我们朋友的电话和地址看了一下说,只差100米就是他们家,大家都很熟。麦克先生回去打电话通知,随后他就消失在在茫茫的雪海中。一会儿,麦克推着扫雪车出来了,在轰轰的马达声中雪片在扫雪车的一面喷出一条雪柱,路上已经清出50公分的雪道,来回几下车子前面已经干净了许多,在他的指挥下,车子可以慢慢地可以启动了,这时我们的朋友也从他们家赶来,来不及寒暄和拥抱,在他的引导下,我们开着车子一下子冲到了他的院子里,停了下来。回头已经看不到麦克了,他又消失在白色的风雪中,虽然此时寒风凛冽,大雪纷纷,但我心中却无比温暖,连眼眶里也感到有些湿润,麦克的美国人式热情,当困难降临相互支持帮助的亲情让我们很感动。 初识百老汇 我们来到纽约后本来准备北上到加拿大魁北克地区,有一周时间完全可以转过来。但是由于遭遇暴风雪路上已经很难走,新闻上也不断爆出受灾的情况。朋友建议我们不要去加拿大了,干脆就在纽约转转。纽约的景点我们已经熟得不能再熟,近10年来总共有五六次造访,大街小巷虽然不敢说都转到,但是两个较大的唐人街却是每次必访,主要还是为了满足那不争气的胃,谁让纽约唐人街的饭香誉满全球呢。但说来也惭愧,虽然唐人街转过无数次,但大名鼎鼎的百老汇却未曾相识。朋友调侃奥地利来的北京农民只知道逛唐人街,所以我们决定补补文化修养,欣赏一场百老汇的演出。我们运气不错,居然在网上订到了2张星期天下午14点的票。买到星期天的票等于是帮我们省了钱,在纽约曼哈顿停车总是让我心惊肉跳,平常时间一个小时停车费20美金,百老汇和时代广场附近的停车场更是价格高的杀人不见血,每半小时20美金。但星期天全纽约免费停车。所以能够买到星期天的票令我喜出望外,而且这出歌剧也是我梦寐以求的——歌剧院魅影。这场剧在维也纳也见到过海报,就是一个白色面具,背景是深色的夜景,有一些恐怖又带有一点神秘感。在维也纳很少去剧场,主要是担心我们的语言不能适应其高雅的艺术,钱不少花反而弄得糊里糊涂。尽管要去体验一回阳春白雪,但还是要先满足下里巴人的胃,看戏之前,我们先来到法拉盛,享用了一顿中餐,酒足饭饱之后满心欢喜前往曼哈顿的百老汇剧院。 之前一直以为百老汇(Broadway)是一个剧场的名字,实际上它是一条街的名字,这条街上集中了许多剧院。 百老汇的戏剧演出类型可分为喜剧、戏剧、音乐剧、表演艺术与时事讽刺剧等5大类,其中又以音乐剧最具好评与国际知名度。很多上演已10多年的名剧,至今仍吸引许多观众的目光,而且常年维持一票难求的盛况。很多游客为了不错过观看百老汇的机会,半年前就把票订好。像我们这样临时网上还能订到票的,运气确实不错。我们选择的经典音乐剧《歌剧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该剧1988年1月起在Majestic Theatre 上演,叙述一个自小生活在巴黎歌剧院的幽灵,爱上了演出的美丽女伶,并暗中交他演唱技巧,最后由爱生恨的故事。我们买到的二楼中间打折后的票价70美元一张,心疼啊!但为了提高一下艺术修养,还是得去呀!这是纽约的象征。 当天的演出座无虚席,但观众和欧洲不同,除了有穿着正装或晚礼服的,也有比较休闲打扮的,我们没带正装只能休闲而去。我们的位置虽然在二楼,但视线非常好,可以完整地看到整个舞台。全场时间大约2个半小时,有四场,中场还有休息。戏到精彩处大家都会鼓掌,然后归为平静。全场演出的布景美轮美奂,灯光鬼魅,舞台上的幕布和道具随着剧情不断变化,速度极快又真实,看得我们如梦如幻,加上美妙的音乐旋律和演员们来自天籁的嗓音,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了美妙的2个半小时。音乐无国界,连英文不是很好的先生也能看懂剧情,演出结束后还要买张CD回来听。我们虽然不是每句英文都能听懂,但还是融入到剧情中了。结束时全体起立,掌声雷鸣,出自内心的感动,热情、持久的掌声啊,令我难以忘怀,演员分别给大家致谢,男主角和女主角很美,也很有激情。他们每星期都要演几场,唱同样的歌词,但也许是观众的的掌声和肯定让他们拥有长久的激情。如果拿美国的百老汇和维也纳的歌剧院比较的话,美国的百老汇更像是我们现在流行的亚洲餐,品种丰富,融合现代元素,加以改良,更贴近大众,雅俗共享。而维也纳歌剧院常年演出的那些经典的西方歌剧,更像是传统的宫廷大餐,不仅华丽而严谨,享用者还要知道规矩,还得有范儿。 不一样的美国华人 在百老汇欣赏歌剧的时候,就有一个小小的发现,令我即兴奋又有些失落。因为在当天的剧院我们看到很多亚洲面孔,我们不能确认他们都是中国人,但有相当一大部分是我们华人。他们中有一部分是中国留学生,还有很多是家庭为单位,甚至几个家庭一起相约而来。在我们座位的前面有一对亚洲人,剧场中间休息的时候,我看到他们掏出中文打印的剧情介绍知道是我们同类人。从他们嘴中知道他们是留学生,在波士顿读书,利用假期来纽约玩,看了他们的剧情介绍,我们都更加清楚剧情的发展,在下半场观看时更加投入。 我们美国华人朋友也全家看过这场歌剧,他们的孩子更是每年至少要看三次以上的歌剧。我能感到这些华人绝对不是附庸风雅,而是真的从中享有快乐,更多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艺术细胞,用朋友的话,也就是入乡随俗,让孩子接受各种文化。而在维也纳歌剧院一场演出结束,走出来的观众很少有当地华人华侨。周末全家观看歌剧,或几个亲朋好友相约欣赏一场音乐会在奥地利华人当中还不多。我们华人聚会时更多的是选择餐厅撮一顿。在奥地利华人当中,如果大家想去看一场演出,免费赠票成为首选,买票看戏天经地义,然而这个简单的道理在我们奥地利华人当中却行不通。近年来,有一些高水平的国内乐团或演员来维也纳演出,我们华人即为能有机会欣赏到这样的演出而高兴,又为需要买票进场而懊恼。更不要说全家花上200欧元带孩子看一场高水平的西方歌剧或交响乐。记得去年夏天和先生咬咬牙花了近200欧元,还是托人买到了2张朗朗和与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演出票,演出全场座无虚席,但几乎没有看到什么华人,我们看完演出,从金色大厅出来,碰到几个华人在金色大厅外散步,其中一个敬佩的对我们翘起了大拇指,他还以为我们搞到了免费的朗朗音乐会票,当我们告诉他们我们花了将近200欧元买的票,他们几乎跌破眼镜,就差没说我们脑残! 其实自己在这方面也很欠缺,也需要改变一下自己的消费观和取向。这次在美国和朋友朝夕相处一个星期,感到自己孩子和美国小孩的差距。美国孩子独立性很强而且有爱心,爱捐赠。暴风雪的第二天,朋友19岁的大女儿带着弟弟和妹妹帮助邻居家铲雪,因为邻居家的主人岁数大了,行动不便。看到我们送给她们的圣诞礼物,孩子们虽然高兴,但也给了我们建议,说下次能不能不送礼物,让我们写张支票(不限多少),由她帮助捐给一个残疾人基金会。在朋友家孩子们很多点点滴滴的小事都感动着我,他们虽然不拘小节,但小小的心灵充满了大爱。美国华人层次不低,要么是博士要么是主管,但是人们都非常爱好生活,相互关爱,积极融入美国当代社会。我发现美国华人们凑在一起谈论的话题要么是房子,如何再购进更多的房产择机出售,或者就谈股票和基金,再者分析国内的经济形势。总之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经济,相互取经,交流心得。在奥地利生活久了,我们华人之间也互相帮助,经常聚会,联系乡情,友情。但谈论的多是侨团,政治。但不管生活在美国,还是生活在欧洲,我们华人大多吃苦耐劳,重视子女教育,而且还是赚钱高手。 |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
编辑:Crystal J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