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苑·摄影 > 文苑 > 正文

哈佛女儿小记:家有小女初长成

2010年11月01日  来源:学信国际 
  

岁月如驰,一晃20多年过去了,当年呱呱坠地的啼婴,转眼间已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大闺女。

●自幼好学

想当年,初为人父,曾经为女儿的起名颇费思量。先是有“逸群”之名,寓意出类拔萃、超出一般,加上祖宗遗下的“应”姓,便有应当、必须之意。因之用了些日子总觉不妥,想想还是不宜从小给孩子过多的期盼与压力,只要她健康快乐、明晓事理,长大了做一介平民即可,于是便有了“晓非”之名,并从小学一直延用至今。料不想这一寓意明确的名字,就像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文化基因一样,已经从小深深地根植于女儿的血脉和一屏一息与一言一行,也似乎父母不经意间的寄寓,已然画就了女儿今后的人生轨迹。

好学的品性是女儿从小养成的。还未开蒙,看到有字的路标、招牌等等,总是频频发问,日积月累,居然便认字数百可以通读简易读物。入学后更是好学不倦,哪怕是放学、课余或是节假日随了我们大人出去应酬、游玩也是手不释卷,要是忘了带书,就会坐立不安,似乎掉了什么—样,更似乎惋惜于光阴的耗损。

●考取哈佛

晓非并非仅仅知道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事实上她兴趣多多、爱好广泛,也曾经成绩不俗。她认为学习是超越课本知识的一个过程,局限于课本的空间内,就会受到禁锢。

2009年春她被美国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7所名校同时录取攻读硕士学位。她曾与人言,她很喜欢一句英文哲理短句:Luck happens when preparation meets opportunities(所谓的幸运,就是当充分的准备碰到机遇)。在成绩面前她很理性,她说:“考上名校只能说明通过努力获得了一个更好的平台,但绝非衡量成功与否或者智商高低的标准。”

女儿让我们满意的不仅仅是学习成绩优异并考取了哈佛大学,最让我们感到欣慰与骄傲的在于,晓非是一个特别有爱心、善心和孝心的孩子。她有一颗善良的心,为人友善、尊老爱幼、处事谦恭,从不与人争短长。

她感恩家人,更感恩社会、感恩大自然。一方有难,她会捐钱捐物,救助灾区的儿童。她积极参加一系列的社会公益活动,比如利用暑假到山区小学支教,并与当地小孩结下友谊……在国外读大学、念研究生有做不完的作业写不完的论文,学习压力很大,经常熬夜到凌晨。但哪怕最忙最累,晓非仍每周抽出半天时间风雨无阻担当义工,服务弱势群体。“其实在做义工的时候自己也不是只有付出,我同时也收获了人们最真诚的微笑,也亲身了解了慈善团体运作的模式,更感受与思考了人生冷暖与百味。”她如是说。

晓非遵纪守法、嫉恶如仇。遇到为父的偶有犯规,立马提醒指正。有一次参加一个国际会议,一名学者歪曲事实,中伤中国,晓非实在听不下去,便站起来与之争辩。

●服务社会

生活中的晓非崇尚俭朴,从不乱花钱,对一些同学、朋友不思父母养育之恩及来之不易摆阔烧钱的行为做派非常反感。从当今女孩与社会的眼光来看,她甚至不大注重穿着打扮,她说学习忙,事务多实在没有时间和精力。但她在行善和献爱心方面却又从不吝啬。用她的话说,她很感恩于自小从家庭、父母、亲友那里获得了太多的关爱,让她有条件也应该把所得到的爱分一部分给需要帮助与关爱的人和事,这就是她对于为何热衷于公益的解释。

晓非觉得,她之所以能够幸运地被名校录取,社会的机遇、亲友的关爱与个人的努力三者缺一不可。换句话说,她认为取得的成果,其实很大程度取决于非个人因素,所以她很感恩。“因为感恩,所以珍惜。珍惜人与人之间的情谊,珍惜学习的资源,珍惜服务社会的机会。”

●永远“晓非”

晓非已经成熟了,独立、低调,遇事沉稳。当然生活中的她也会有率性、撒娇的时候。

去年的农历正月二十傍晚,收到哈佛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她难得兴奋地叫了起来——此前几天陆续收到美国斯坦福等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她居然都默不作声,也许上哈佛才是她真正的心中梦想。她亲昵地抱牢我,于是两头本命“牛”在夕阳里拥舞雀跃!

女儿的纯真与率性也重新点燃了我的诗意,并于当晚吟就一诗,诗中所表达的既是对女儿考进哈佛的祝贺之意,更是对懂事女儿未来的一种祝福与期盼。我把它刻成一方印章送给女儿,冀望女儿不光聪明,更要智慧;不一定非得“逸群”,但应当永远“晓非”!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编辑:Crystal 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