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留学美国的女博士生,两周内独自游览了欧洲11个国家,14个城市,收获多多,感慨多多,梳理成文,以飨读者。 来美三年,去波特兰开了一次会,利用春假去了得克萨斯州首府奥斯汀,这就是我所有的旅行经历。不是不想出去,做梦都想,但总觉得还没有准备好:学习刚刚入门,语言有待加强,个人财力不支。可是就在这个暑假,大学城再也锁不住一颗跃跃欲试的心,欧洲的诱惑拉响了圆梦的汽笛。 跟导师汤姆谈了去欧洲的想法,他举双手赞成,“欧洲之旅应该成为研究生教育的一部分,就像历史文化课程应当成为理科学生的一部分一样。” 不想独自去一个陌生的地方,不是因为胆量。就想找个伴,一个可以与自己分享欧洲语言、历史文化和路途经历的伴侣。可是找来找去,包括网上发帖子,没有找到一个可以同行的中国人。我又动员同办公室的美国女孩同行,忐忑不安的心才算踏实下来。 正兴致勃勃地准备两人同行的计划之时,美国女孩为了男友,放弃了旅行计划。曾记得在导师面前说要独闯欧洲时的紧张,导师建议我与旅行团同行。咨询了几家旅行社,他们的路线、景点和费用都不适合于我。同样的时间,同样的预算,自己的设计、内容和收获远比他们的多! 最担心的是安全问题,为此,我专门咨询了中国驻休斯敦总领事馆教育组的魏伯伯,他把刚写好的《从留美中国学生突发事件看如何保护自己》的文章发给我,并说“你是个细心的人……我是放心的”。 临行前,我做了周密的旅行计划,决定以节约为原则,巴黎为根据地,以尽可能走访更多的首都城市为目标,以乘夜卧铺车为主,晚上休息,白天访问,尽量节省寻找住处的时间,避免不安全的因素。网络真是个好东西,不出门便可以查询各个城市的交通、地铁图、青年旅馆和订购所有的火车票。我也将著名的文化旅游景点和背景知识打印成册,以备后用。完成初步计划后,办理了旅游签证。 首先在巴黎落脚。飞机着陆的一瞬间,心都要跳出来了,激动,迷茫,不知道接下来的两周等待我的将是什么。迈出戴高乐机场,扑面而来的是清爽的风和巴黎的风情——从埃菲尔铁塔的壮观,巴黎圣母院的肃穆,塞纳河的静谧,到凡尔赛宫的雄伟壮观,无不感受到与东方截然不同的风格。 下一站是音乐之都维也纳,当漫步在这个城市的大街小巷,尽情享受着音乐赋予这个城市的独特魅力时,我才发现维也纳是如此干净,我想在地面上搜出一张纸片或杂物,可惜失败了,搜索到的却是人们脸上幸福的笑容,自己的心情也随之放松和开心起来。 由柏林去哥本哈根没有直达的夜车,需要到瑞典马尔默车站转车,半路醒来,火车噪音小得出奇,出去一看,原来整个火车体正搭着轮渡跨过波罗的海! 有运河的城市让我觉得浪漫温馨。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明月当空,波光粼粼,我仿佛觉得自己又开始做梦了。同样为港口城市,意大利威尼斯、丹麦哥本哈根和荷兰阿姆斯特丹却各具特色。在威尼斯,刚朵拉船可以说是唯一的交通工具,自行车、汽车无路可行。再看哥本哈根时,虽然水城相接却又有水是水、城是城的独立。荷兰的运河两侧则出现了很多大建筑与小门不成比例的有趣景观。 对于身为理科学生的我而言,自然不能错过瑞士的阿尔卑斯山博物馆和奥地利维也纳自然历史博物馆。那些收藏在其中的岩石、动植物标本等无不显示出人类对于大自然的无限好奇与探索过程。作为海洋学专业的学生,最吸引我的还是海洋里的生物。从原生动物、软体动物到高级的脊椎动物,虽然分布在不同的展厅,这些形形色色的生命仿佛都在用自己的声音告诉我:请保护海洋,珍爱海洋资源! 巴黎、罗马、威尼斯、维也纳……回顾整个行程,大部分城市都是依靠双脚丈量的,每天夕阳西下,拖着生疼的脚底板和疲惫的身体走回火车站,第二天一早醒来,大脑就又像上了发条一样,抑制不住对新城市探索的欲望。两周时间,虽是行色匆匆,但却揭开了欧洲在我心中的神秘面纱,让我品味到欧洲的历史文化。 |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
编辑:Crystal J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