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谈生意 亲戚照应忙 老乡自来熟 在意大利生活久了,笔者发现意大利人在为人处事等方面跟其他欧洲国家差别很大,比如说工作中格外讲究人情关系,生活里喜欢大家庭的热闹氛围,三四十岁的单身还在父母家啃老,老人盼着给子女带孩子,而这些在许多欧洲国家是不可想象的。 朋友多了好办事 在意大利,人们常说有朋友好办事。笔者当年研究生毕业后便开始在网上、人才中心漫天投简历,几个月过去依然杳无音信。一日偶遇一个朋友得知其公司正在招人,于是请这位朋友引荐一下,没成想第二天便接到面试通知,第三天就正式上班了。后来,意大利朋友说,意大利人讲究人情和关系,有朋友帮忙,办起事来就会方便很多。 记者曾工作过的一家意大利公司的几位股东原是商海一起打拼的兄弟,因在不同行业每个人都能各显其能,而且手里掌握着丰富的人脉网络,几个人一起合股办公司大家的资源就能共享。公司成立多年,所有的客户几乎都是这几个股东的朋友或者朋友的朋友。约朋友谈生意,一定要在餐桌上边吃边谈。因此很多生意都诞生于觥筹交错的餐桌上。每到逢年过节,来自客户和生意朋友的贺卡能堆成小山,更有人上门送上大礼盒:名酒佳酿、特产奶酪、优质火腿和名贵糕点,一应俱全。 在意大利不仅有朋友好办事,遇到困难,朋友和家庭也会鼎力支持,这甚至成了意大利国民性的某种标志。不久前英国《金融时报》曾表示,在困难时期,意大利家庭都会尽力而为,彼此关照,大约2400万户意大利家庭会变成出租户,或者帮助照看幼儿或老人的看护所;有些则担当起银行的角色。据称,1/3的意大利人表示自己是通过亲戚找到工作的。文章据此认为,意大利的民间互助传统能帮助该国挺过眼下的金融危机。 老人盼着带孙子 笔者远嫁意大利已三年多,没想到,对亲情的眷恋却在意大利的大家庭里找到了栖息之地。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意大利农村,一家人往往有20多口人,过着跟中国农民一样的大家庭生活。如今,这样的大家族虽不多见,但亲戚们也大多住得不远。笔者的意大利叔叔婶婶家就住在相隔不到500米的一栋小别墅里,逢年过节或孩子们的生日,全家人还要聚在一起吃饭庆祝。此外,无论收麦子、打橄榄、摘葡萄、摘西红柿还是杀猪宰羊、杀鸡卖牛等农活,两家人都是一起下地一起动手。 意大利人在周末闲暇之余也喜欢走亲串户沟通情感,而且绝对不能空手造访。一包咖啡、一包面粉,甚至一包白糖、几块巧克力糖果或者点心都成。笔者的意大利婆婆做了好菜,总会叫我端给亲戚家尝尝,而每次我也总会抱回来各种好吃的。 去年笔者的父母从中国来意大利度假,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在我这些意大利七大叔八大姨的家里“轮番转战”,盛情款待真是一家胜过一家,最后临走回国前,意大利婆婆硬要给他们捎上一桶鲜鸡蛋和半只生鸡带回中国,让人感到盛情难却。后来那半只鸡炖了汤给他们送行,而鸡蛋则被意大利婆婆灵机一动改做成香喷喷新鲜的蛋糕带上了飞机。 在欧洲其他国家一般都是年轻的夫妇带孩子,白发老人与小孩同乐的情景并不多见。而在意大利街头,总能看到推着童车领着孙辈悠然散步的意大利老人。意大利人非常看重家庭,更盼着子孙满堂的大家庭生活。笔者的意大利公婆也是盼孙子盼得心急如焚,经常隔三差五地催上一催。还有很多没有成家的年轻人三四十岁还赖在家里跟父母挤在一起,而父母对此没有丝毫不悦。 老乡见面夸家乡 笔者早先曾在意大利中部的佩鲁贾学习意大利语,后来辗转到紧挨佩鲁贾所在大区的阿布鲁佐大区的省会城市工作。刚来这里的时候,笔者居然听不懂当地人讲话,还总被人冠以“讲着一口佩鲁贾音的中国女孩”的头衔。别看意大利国土面积还没中国的青海省大,可意大利语方言多样化跟中国有一比,就连同一个大区相隔不到几公里的不同城镇,人们讲话的语调用词甚至都大相径庭。因此当地人对老乡和乡音格外重视。 一次公司来了个新人,刚介绍完自己来自哪个城市,一位老员工一个箭步冲上前去同新同事拥抱在了一块。这情景俨然中国式的“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接下来便是咱们家乡山美水美人美地一通漫天大侃,从头到尾都是说的家乡话,让笔者和在场的其他同事听得一头雾水。 |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
编辑:Crystal J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