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苑·摄影 > 文苑 > 正文

趣谈法国文具

2011年10月09日  来源:欧洲时报 
  

来法国留学原是一个意外,因此行李简单,连笔也没多带一支。第一次在巴黎进一间大超级市场,便在文具部发现了好几件事。

原来法国人是不用单行纸的。陈列架上的纸簿,有三种格式。其一,是超小方格,每格可填一个法文字母 A、B 或 C,如要填入一个中文字,得用四格。其二是中格,但中格内有四条细横线,骤看粗细横线没有甚么大分别,结果是看得我眼花缭乱,却仍分不出格在哪里,在这种纸上写中文,不免过行过格。第三种:白纸。很多时,我宁愿用白纸。就算写到打大风似的也不在乎,因为实在受不了那些鬼格子的折磨,有时用有间有格的纸反而视觉会受干扰,写成打大风模样。

本人自中学起,便习惯用横单行纸,用它不论中英文都能书写自如,想不到来到法国,竟会连单行纸这么简单的文具都欠奉,真为之气结。后来,注意到法国人的书法奇丑无比,像一截截断乱的臭蚯蚓,想来该是设计他们的日用纸张的人所作的恶果。

当年的我少不了会到处把这件事写信向人诉说,结果不久后我收到父母寄来的一个邮包,里面装满中国帆船牌超薄“横行蓝线信笺”,共50札,每札100张,总共5000张。这个邮包当时使我很感动,除了物质上的支持之外,也包含了一种祈盼,盼我勤写家书,以慰亲心之意。

“信笺”邮包末到之前,要写信当然要自己掏腰包买信纸。法国人的浪漫在信纸方面可见一斑,各色粉纸齐全外,有些不单印上风景花朵或俪影双双的图案,还带有花的芳香。对于这些极品,我只有欣赏的份儿,因为它们除了价钱不便宜外,纸质还特别厚重,配上一个同样厚重的信封,一封信长点多写两张纸,邮费便会贵两倍。每年寄圣诞卡我都要花几百元,不过为了维系通讯,在所不惜。我在写信方面是个多产的人,当年的“邮费”是我娱乐方面的最大支出。

在这5000张信笺的书信训练之下,如今写什么信都不怕了,倒是无从领略执起笔有千斤重的烦恼,特别是写家书,无病呻吟柴米油盐风花雪月什么都可以写。父母永远不会怪我长气,也不会怪我的错字,他们只要按时收到儿女的信就会感到安慰,但假如自踏出校门就再没有机会执笔写文章,例如写信,那么几年下来,执笔忘字千斤重的情形便不难出现。

说到笔,我离港时只带了一枝英雄牌钢笔,因为这是我最喜欢用的笔,而且有纪念价值,可惜不久后摔坏了,无法再用,从此我便改用原子笔,那时原子笔还是刚开始流行。

记得中学毕业那年,学校里的老师不准学生用原子笔做功课,说会写坏手势,真不知有什么根据。相信就算在钢笔通行初期,那些用惯毛笔磨惯墨的人也曾反对钢笔的。我“尽信师不如无师”这个念头便是因为一枝原子笔而起。

第一次发现原子笔,是在父亲的案头。这笔笔杆透明,一眼就可以看见笔内的墨用到哪里,不用担心用完仍不知,以致出现在考试测验现场墨停手停的狼狈,又不用冒漏泄之险带一瓶墨水在书包里上学,而且不会无端端漏墨水弄污书包或衣服,轻便、书写流利、不易跌坏、价钱公道,为什么不呢?况且当时社会上人人都已流行用原子笔了。

原来法国是这种原子笔的产地。在超级市场文具部长期不绝大量廉价供应,颜色和款式也有多种。不过,我最喜欢还是笔杆透明的这款。第一次在法国发现它,便买了十枝“傍身”。分别在手袋、书包、床头、案头、厨房、电话台等地放置,务求手到拿来,成为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伙伴。假如现在仍流行梳髻的话,相信我云髻上插的除了珠花玉翠钗外,说不定会加上一枝原子笔。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编辑:Crystal 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