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苑·摄影 > 文苑 > 正文

暑假的感遇

2011年08月22日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暑假到了,女儿希望回中国去度假期。因为她上十二年级,面临着高中毕业考试,我有些犹豫让不让她回国。但考虑到欧洲的孩子们在暑假是没有家庭作业的,他们一般都会去度长假。我为了不让女儿失望,也为了让她的姥姥、姥爷高兴,还是给她买了回国的机票。

送走女儿后,心里一直惦念她。一天中午,在公司就餐时,加工部主任坐在我对面,我知道他女儿才通过毕业考试,正在报考大学,就问起他女儿的暑假活动。主任告知,他女儿去英国玩了两周,下周开始到我们公司装配车间做4周的辅助装配工。

下班的路上,我与一个同事同行,她的女儿和我女儿在同一个年级,话题自然落在孩子身上。我问她:“你女儿打算怎么度假?”她说:“这个假期她去宜家家居公司实践去了,干4个星期,没有报酬。”看我有点惊异,她接着说:“这是她自己的主意,了解一下企业,以后如果不读大学,这也是一个工作的去向。” 

德国人非常重视实践,尤其是在企业底层的实践,有了这样的工作经验很让人刮目相看。社会鼓励年轻人高中毕业后先去做一年社会工作,叫做自愿社会服务年,一般没有或只有很少的报酬。例如:去幼儿园、老人院、流浪者服务处等地方帮忙后,再去读大学或做职业培训,在申请学校时还能得到加分。通过这些实践,年轻人了解了社会,尤其是底层社会,增加了道德责任感,也使自己对未来的选择更加切合实际。

相比之下,我们中国的父母更多考虑的是让孩子过得舒适,享受优越的条件,将未来寄希望于飘渺远大的前程。这造成了一些社会现象:没能上大学的人似乎比大学毕业生矮了一截,自信心大受打击;上了大学的人并不清楚自己想做什么,有了文凭却找不到工作;很多专业性强的工种没有高素质的人来胜任,因为人们不屑于做高级“蓝领”。

其实,在我的德国同事中,有不少人并没有读过大学,只接受过职业培训。当我有问题去找他们时,他们对自己专业的精通和自豪感让人惊叹。由此我想到,中国家长一味地让孩子追求高学历的做法,是否该深刻反思了。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编辑:Crystal 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