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cle Sam (山姆大叔,常用于代指“美国”)到底什么样儿?有的人拼了命往他家里挤,有的人进了他的家门就不想出来,也有人在他家门口犹豫徘徊,踌躇不前,甚至对那些光怪陆离的异域文化嗤之以鼻、不屑一顾。就我个人而言,作为中山大学英语德语双专业的学生,我对美国这个陌生而神秘的国度充满了向往。颇为幸运的是,在大三的时候,我经过GPA成绩的层层筛选和三轮英语面试获得了一个赴美交流的机会——到美国迈阿密大学做一年的交换生。 出国前,中山大学的教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记住,在美国,你代表的就是中山大学和中国,要好好表现!”当时,我并没有把教授的这番话太放在心上,我一直认为美国学生没有中国学生勤奋,要拿A对我来说不是问题。在之后13个小时的越洋空中之旅中,我脑子里满是对美国生活的憧憬和畅想。 体验美式课堂,态度决定成败 作为迈阿密大学和中山大学的第一批交换生,我们在迈阿密大学选课相对自由,不受学院或年级的限制。按照学校规定,第一学期选课上限是15个学分,第二学期是20个学分,每门课2~4个学分,因此一年下来,我总共选了15门课程。下面我就简单地介绍几门让我感受最深的课程。 最具美国特色的一门课——American Sound System(美语发音系统) 入学之初,很多学校会普遍要求留学生参加英语水平测试。如果学生的分数低于校方要求,校方就会要求留学生参加American Sound System这门课程,系统学习美语的发音特点,掌握标准读音,并初步了解美国文化。学生如果一个学期后顺利通过这门课程,就能拿到两个学分。而交换生与普通留学生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交换生必须要参加这门课。事实上,也正是这门课打开了我在美国的发现之旅。为我们上课的老师是一位典型的西方美女,金发碧眼,个子高挑,与我们印象中传统意义上的大学老师形象大不相同。第一节课讲的内容我现在已经不记得了,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课讲到30分钟的时候,这位老师好像是累了,然后她轻轻一踮脚,竟然坐在了讲桌上。见到这一幕,我们几个中国学生很是惊讶。看到中国学生脸上错愕的表情,这位老师笑着说了一句:“Welcome to the United States.”这话里的弦外之音就是要我们尽快适应美国大学的授课方式。在美国大学的课堂上,课堂气氛比较随意,师生之间关系平等,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大家讲求的是内容而不是形式,学生们不必循规蹈矩。后来习惯了这种上课方式后,即使我看到有同学在课堂上嚼口香糖,上洗手间不申请,甚至把一只脚放到椅子上,也不会大惊小怪了。 最具戏剧性的一门课——Western Morality and Social Value(简称“西方哲学”) 这门课的课本只有薄薄的六十多页,封面设计很简单,纯白的背景上写着“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精髓”,但是翻开内文一看,里面全是密密麻麻的英文单词,十个字母以上的单词比比皆是,而且排版是典型的微型字体,行与行之间没有距离,更要命的是,全书没有任何插图或表格,看得人直头大。拿到课本后,我才意识到自己上了贼船,选课时被课程名称忽悠了,这本书比起那本800页的《宏观经济学》还要“惊悚”。可惜这时已经过了退课时间,我只好硬着头皮啃课本了。这门课的教授是个三十开外的西班牙裔男子,他上课时有很多小癖好,比如喜欢捋胡子,喜欢用兰花指点PPT,更喜欢不定时地在课堂上来个pop quiz (突击小测),弄得大家惶惶不可终日。这位教授对中国古典哲学十分感兴趣,尤其喜欢把孔子、老子、庄子、荀子、孟子、墨子等这些思想大家进行比较。于是,作为我们这个班上惟一的一个中国人,我经常被老师叫到回答问题,一时间,我的名字成了课堂上的高频词汇。而此时,我才发现自己对孔子、老子、庄子等这些大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是那么陌生。为了不丢中国人的脸,我一边在亚里士多德晦涩难懂的精神世界里挣扎,一边在中国博大精深的哲学世界里探寻,并且尽己所能地把所查看的中文资料翻译成英文,以备不时之需。鉴于我对课堂的杰出贡献,期末成绩我拿到了别人无法超越的A+,而且我与这位教授也成了好朋友。 最“惊险”的一门课——Interpersonal Personal Communication & Public Relations(人际交往及公共关系学) 教这门课的老师第一次给我们留的作业是这样一个任务:根据某公司的公共关系面临危机这一事件,给顾客写一封信,以挽救公司的形象。当时留作业时,老师曾反复强调,这一次的作业很重要,占期末考试成绩的百分之五。我认真地完成了作业,并按时交了上去,自以为信写得还不错。可是成绩一发下来我就蒙了,上面赫然写着一个鲜红的“D”!我怎么也想不通自己的成绩会这么差,于是决定课后去找老师“理论”。没想到当我找到任课老师时,他却轻松地摆摆手说:“我现在没时间,等面谈答疑的时间再来找我吧。”初生牛犊不怕虎,我打算据“理”力争。第二天面谈时间一到,我就带着作业去这位老师的办公室里“拜访”他了。这次,老师耐心地把我作业上的不当之处一条一条都指了出来,虽然那些地方都不是大错误,但却体现了我对美国本土文化以及顾客心理的不熟悉。鉴于我是这个将近两百人的班上惟一的“外国人”,而且喜欢坐前排听课,上课回答问题也很积极,老师决定给予“特殊关注”——我可以在一周之内重写这次作业交给他,但是成绩不会更改。我心想,成绩不变我写了不是也没用吗?但是看到老师那充满鼓励的笑脸,我无法拒绝。我认真重写了作业,但之后的整整一个学期,我都是在惴惴不安中度过的。明知道A已经离我远去,但我不能自暴自弃,每次写作业我都十分小心谨慎,多调查,多咨询,多查看参考资料,生怕再出差错。一个学期过去了,当期末成绩出来时,我大吃一惊:我的期末成绩居然是A!这真让人不敢相信。知道期末成绩后,我又到老师的办公室“登门造访”,询问我这次得A的原因,结果得到的是这样的答案:美国教育看重的是过程,学生的进步比单次的表现更重要,态度决定成败。 打工不为钱,收获益终生 在留学期间,对于要不要打工这个问题,很多留学生都会犹豫不决,主要是担心打工会耽误学习。但是我有一句话要告诉大家:没有打过工的留学生不算是真正的留学生。打工经历除了给你物质回报外,还会让你收获一段宝贵的成长经历。 留学生在美国是可以打工的,但是有时间和地点的规定:通常,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20个小时,且必须是在校内工作。简单来说,校园工作可分为两种:“文职”和“武职”。“文职”即坐在办公桌前,帮助办公室或者图书馆整理档案资料,或者负责前台接待等工作;“武职”即在体育馆做救生员或者在餐厅做服务员、收银员、厨师助手等工作。在工资相当的情况下,大部分学生肯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因为舒服自在,还可以抽空做作业,何乐而不为?但据我的观察,如果是短期交换生,选“武职”则属明智之举。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武职”工作虽然累,但它独特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会让你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在一个陌生的国度和轻松的环境中工作,你很容易就能实现自身的微小价值,这对于漂洋过海的中国留学生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励。 当时我就在一个学生餐厅工作了一个学期,且不说当时背菜谱带给我词汇量方面的巨大收获,也不说和同事一起准备餐点时互相调侃的快乐,单是从你身边经过的人向你投来的善意的眼神,就足以让你把离乡背井的惆怅和学习上的辛劳都统统忘掉。但是“文职”工作就不同了,因为办公桌上的电脑不会把你和实实在在的世界连接起来。你只有真真切切地接触和踏踏实实地体验,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才能让自己的留学生活更加丰富和快乐。不过,有一种“文职”工作例外,那就是帮教授做研究或者做课程助教,这样的工作无论对谁来说都是难以抗拒的,原因很简单:工作不仅有益学习,还能给你带来专业领域的众多人脉关系,甚至能为以后的研究生学习铺平道路,可谓一举多得。 多样的娱乐活动,五彩缤纷的大学生活 美国大学生都玩什么?答案是,能玩儿的都玩。他们这么能玩,不是因为美国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不充实,也不是为了维系同学和朋友关系,而是因为美国大学生崇尚和标榜的就是“能痛快学,也能痛快玩”。 在美国大学校园里,最积极向上也最常见的娱乐活动自然要数体育运动了,各式各样的运动项目让人眼花缭乱。在体育馆里、草坪上,甚至宿舍里,你到处都能看到学生们在做运动,或玩游戏。懒惰的美国人很多,但是勤奋的美国人也不少见,有很多人每天都会坚持晨跑,每周去健身房健身,每月参加俱乐部比赛,他们都是以运动为乐的人。 除了体育运动,开party也是美国大学里常见的娱乐形式。有个美国同学告诉我,上大学的意义就在于可以无休止地开party,而且不用担心家长的唠叨。的确是这样,在美国的大学里,你会发现party animals(热衷于参加社交聚会的人)比比皆是。当时住在我隔壁的女孩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每到周四晚上,她都会敲我的门,问我要不要和她一起去party。如果我不去,她又会立马问我,她今天看起来怎样。刚开始时,我没怎么把她的问题放在心上,每次都轻描淡写地说:“Ok.”结果她会一直缠着我,让我给她提意见。后来我学精明了,直接说:“Awesome!”这样她就心满意足地跑开了。 美国学生还有其他一些与中国大学生相似的娱乐休闲活动,比如看电影、看书、听音乐、上网等等。记得有一个美国同学说过:“If I walked to school without headphone, I feel like naked.” (如果在上学的路上我没听音乐,会感觉像自己没穿衣服一样。)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解释了为什么现在iPod、iPone、iPad等产品会风靡全球。巧的是,这“i”字头也恰恰体现了美国人强调自我的精神。 我很喜欢在美国学生中流行的一句口号:“Play hard, study hard.”(痛快玩,痛快学。)要play hard,但是在玩的时候一定还要记得study hard。尽情地玩,努力地学,充分享受缤纷的大学生活。 做一名国际交换生,交中国大学的学费,去美国大学体验不同的教育模式,不仅节省经济成本,还是一个揭开山姆大叔神秘面纱的好机会。挖掘这个国家的精华文化,从另一个角度认识自己的国家,从别人的眼中看清自己。如果有这样的好机会,何乐而不为? 作者简介:李嘉文,毕业于中山大学,大学期间曾到美国迈阿密大学做交换生。 |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
编辑:Crystal J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