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外孙女去美国曼哈顿学舞蹈,路上巧遇了“活雷锋”,一个是“白人姐妹”A,另一个是“黑人弟兄”B。 话说出发时分,我们祖孙两人急匆匆地赶到高速公路旁的公交车站。一看站上无车,远处也无车来,心想,这下可要“晚点”了。正在着急时,一辆米黄色的轿车急驶而来,停在我们面前。 一位“白人姐妹”,打开车窗,朝着我甩出一串英语。我猜她是想邀请我们坐她的车一起过桥,便赶快叫外孙女用英语问她,能否送我们去“地铁站”,答曰“可以”。 我们上车坐定,外孙女百思不得其解,非要问清她为什么会送我们过桥?还担心她多收钱。虽然这位“白人姐妹”很可能听不懂中文,但我还是不好意思在别人车上说闲话。“白人姐妹”把我们送过桥,又一直把我们送到地铁站,才情深意切地喊着“bye-bye”,挥手而去。 其实,关于“桥头搭车”的故事我早有耳闻,这是个“双赢”的事。我们这里的收费站,“过桥费”的标准是:一车两人以下收6美元;一车3人以上收一美元。那位“白人姐妹”做了好人又省了钱,而我们更是分文未花。 出于环保和交通的考虑,美国政府有很多“利国利民”的措施,很多城市都有“单人车道缓行”和“多人车道先行”之分,总之是鼓励人们共享资源。 我和外孙女从曼哈顿返回时,正值地铁下班高峰。车厢里很挤,对于已经瞎逛了一个小时的我来说,在地铁上站着晃悠半小时回家是件很痛苦的事。不过,我也没有奢望会有人给我让座。根据以往的经历,老美不会像中国人那么“尊老爱幼”地让座位,因为“让”不好反而会导致不愉快。 记得女婿说过,有一次,他在地铁上很绅士地把座位让给一个推婴儿车的“黑人弟兄”,那人盯了我女婿5秒钟,然后一字一句地问:“你确定我需要帮助吗?”我女婿吃了一惊,连连道歉说“对不起,对不起”。好在事情就此打住,如果那“黑人弟兄”再问:“你以为你是个绅士,便想帮助一个穷人吗?”那“尊老爱幼”马上就会演变成“阶级矛盾”!如果那“黑人弟兄”追问:“你以为你是个白人,便有资格帮助一个黑人吗?”那就大事不好,顷刻间就上升到了“种族矛盾”的高度! 我旁边的座位上,坐着一位“黑人弟兄”。他的面前,站着一个白人女士和她那背着大书包的女儿。但是,“黑人弟兄”对她们有“种族歧视”,宁愿伸长了胳膊,拍拍我的肩膀叫我坐下。这个黑人小伙子背着一个超大的书包,手里还捧着一本书。我以为他很快就要下车,所以把座位让给我,谁知他竟陪着我们站了一路,和我们在同一个站下车。 |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
编辑:Crystal J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