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的李德慧到新加坡快一年了。 走出国门看世界 与其他海外留学生有所不同,李德慧并非一入大学便计划要出国。“由于学校与巴黎高师有合作关系,在大三的时候,我被推荐到法国参加选拔考试。”在考试中,李德慧发现国外的教学模式与国内有很大不同。“虽然最终没被录取,但那次海外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体验到不同的思考问题方式。”李德慧第一次萌生出国的念头。 大四时,李德慧选择了保研,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攻读硕士学位。随着对研究领域的深入了解,李德慧更坚定了出国学习的念头。“当时家里也不太支持我出国,幸好我坚持过来了。”为了走出国门看看外面的世界,李德慧每天从早上到深夜都在查找学校信息、填报申请资料。“那时候铁了心要出去,虽然很痛苦,但痛并快乐着。”李德慧说。2009年9月,他收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递出的橄榄枝。 为理想而坚持 “下飞机时我穿着厚厚的羽绒服,但天气太热了,不得不在机场换成短袖。”李德慧至今对初到新加坡的印象还十分深刻。 学校开学后,李德慧开始跟随导师进行物理实验、学习各门专业课程。他在尽快适应英语授课的同时,还要抽时间找参考资料辅助学习,过得很忙碌。“最难熬的还是一个人独处,时常有一种孤独感袭来。周末想出去玩,但没有可以一块出去的朋友,只能呆在宿舍里,听着从天花板风扇上传来的嗡嗡声。” “当然,你在承受痛苦的同时,也会有同等的收获。”乐观的李德慧说。 李德慧告诉笔者,目前新加坡中国留学生的社交还是以本国间学生的交往为主。他解释道,国内留学生在一起比较容易产生共同话题。“学校的国际留学生很多,如果自己对别国留学生的文化不熟悉,很难找到话题。在交流过程中,不清楚哪些做法是合适的,哪些做法是人家的禁忌。” 拓展思维空间 留学生活让李德慧在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两方面进步很多。老师自身对物理学科理解透彻,讲述问题时思路很清晰。“我的导师在美国待了9年,把美国的治学习惯也带到实验中,不论是实验设计还是问题处理,他都会按照美国习惯来要求我们。比如,导师会要求我们在实验前做充分的文献调查,然后论证实验是否值得去做、如何去做,并进行一对一的讨论。这对我们的未来发展很有帮助,能够培养我们将事情做得更加条理化和系统化。” 从实验组的讨论中,李德慧也受益良多。因为不同文化背景下成长的留学生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大家在一起相互配合,能够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相比之下,中国人较谦虚、含蓄。表现在科研中,国外的学生喜欢在课堂上踊跃发言、参与讨论,提出的问题也很直接,喜欢追溯问题的根源。而国内学生多习惯于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缺乏深入思考,学到的知识比较平面化,等到真正去解决问题的时候,才发现存在很多疑问,需要一一去查书确认。” “博士毕业之后,想换个国家做博士后。”李德慧仍准备漫步于留学旅途中。 |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
编辑:Crystal J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