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苑·摄影 > 文苑 > 正文

在加拿大求医一波三折

2010年12月13日  来源:中新网 
  

前一阵子感冒流行,品种似以胃肠型的为主,儿子先中招了,然后轮到我,上腹部微痛,时牵涉得喉部亦不适。倒没有上吐下泻,但浑身无力,脉搏加快。本以为过两天就好了,不期拖了五六天了仍不见强。妻子有点沉不住气,担心人到中年别是其它毛病,催去做个检查。

同一医门出来的我领会她在怀疑啥:不典型心绞痛、心肌梗塞的发作或前兆,完全可有类似征候。通常荧屏上那患者一犯病就捂左胸口均是代表性套路,实际案例中许多并无心前区疼、而是剑突下的上腹不适,尝被人甚至经验不足的医者当作消化道疾患而误诊。眼下我虽觉可能性不大,但还是接受建议。干医的就是这么职业敏感,考虑得总比旁人多,谁让他们知道的多呢?俺也就寻思做个心电图,如无缺血改变即可排除。

我欲图个近便、就医不远处的Walk-in诊所:看家庭医生需预约,去医院大排长龙;这地儿或许“短平快”点儿。先电话问过能否做心电图,认可后立即骑车奔往,午后阳光灿烂。那里已有六人守候了,尚不算多,有备而来的我掏出书来看着。前台的护士、秘书等四五个在跑龙套,后台的医生却单打一、走马灯似的转。足足一个时辰后我才被请进雅间,再等上半钟头,主角才姗姗出场:是位三十来岁的女大夫。

不期她刚听完我的主诉,立马收起了方才的堆笑:“不给做心电图,你的情况应去医院,可能挺严重”。我愣了:不做怎么知道,应该做的。她坚持道:这里做图或验血,报告都不会很快得出,恐耽搁了。我甚惑:图纸一按电钮就出来,等个啥?她仍不理会,我急了:你就给做吧,俺是内科郎中自己会看图,若没有Q波或ST段变化,我就回家、省得跑医院急诊室等煞人。

这位根本不接茬儿,一个劲儿往外打发人:“你拿着这处方,到院后保险不用久等,快去吧”。就这样半推半搡地送客了。我憋气窝囊得很,耗了一下午就赚了个这?打电话与上班的妻子商量,她意思是二十四拜都拜了,就不差这一哆嗦啦,还是去一趟。

于是我气鼓鼓地转向西部医院。早知如此开始径直来这儿就得了,说不定现已搞定了呢,白费了恁多宝贵时间。加拿大这医疗体制实不敢恭维,但又有甚法子?大陆人习以有病直接看各专科门诊而毋庸家庭医生转介的惯例;做特检与化验也快捷、自取报告单;所以觉得很不方便这儿的规矩。不花钱事是另回事,这医规并非“公费医疗”而成的。

赶到急诊科,我把大夫的条子递上,果然进程快当。俺看不懂那处方所划拉的,国内中文处方字迹都潦草得像天书难辨,何况这洋码字了,估计应是“加急”之类的。护士马上给我做了心电图,曰波形没问题,俺的悬心顿时落了地;又抽血送验肌酶,说需一小时出报告,让我到外面的候诊区待叫。

我出来坐在椅上,周围乌压压一片候诊的病人。另外一爿地儿是给那些被救护车送来者的轮候区,属于单列,我记起有人曾介绍的经验:坐急救车来的通常会被优先接待,等的时间略短。不过此刻我已放松下来,因为心脏没事,酶的改变料亦不会有异。给妻子个电话报平安,再在附近溜溜达达、或坐或读地耐心等待。

没想到过了两个半钟头还没有任何动静,我几次起身去问秘书,被告知继续听着呼唤,问急了她还带上一句不咸不淡的:你才等了不到三小时,言外之意比你长的那些还没吱声呢。无奈的我只好静坐,猜血液报告一定没事才拖宕起来,否则早拉进去施治了。这烦人的“等就医”,既是加国问医的现实,又是他们的文化,“土著” 习以为常,移民则要学忍耐才行。医院各科无值班大夫接诊普通患者,自然一古脑涌至急诊科“凑热闹”,实际上许多病例不叫急症。

近八点了,俺终于见上了医生,说所有检查正常,并质疑那大夫为何荐我来这儿。饥肠辘辘的俺已顾不上多解释了,道谢几句便起身告辞。出来正逢刚下班赶来的妻子与儿女,呼啦围上来关切着,一股暖流涌上我的心头。虚惊、折腾了六个多小时,终以无恙欢喜收场。

星斗满天的回家路上妻子感恩:幸亏没事,否则你来的路上可能就会出状况。女儿附和:当时应强硬要求做图,有问题不能动、电话招车送医院。经这一说还真是有点悬哪,我其时气糊涂了,没想那么多便怏怏离去,现思忖起来未免后怕。且这医生也真够胆大的,就这么随便地推诿了疑似冠心的病人,且患者还是蹬车往来的。真不幸在赴医院途中出了意外,她也难脱责任事故的干系。确实不够“professional”。我此刻惟有感谢上帝的保佑,自个总算平安无事。

但愿看了此文的客官,将来万一遇到类似的际遇,切莫轻易言离,要据理力争先做个心电图初步诊断一下再说。移民来到北美,改变不了新大陆的宏观体系,至少应争取改善点微观对待吧。(摘自加拿大《星星生活》,作者:星学)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编辑:Crystal 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