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后与90后基本上就是父母与子女的两代人,这两个数字也颇形象,6字圈圈朝下像个垫底的,9字圈圈朝上就像是仰头的,当然喽,是站在了父母辈的肩膀上。女儿去年赴日留学,这种感觉便形象凸显。这边厢我们在帮她打点行李,那边厢我那在日的妹妹就来电话:喂,你们少让她带东西,我这里都有,缺啥可以再添,不必大包小包弄得跟搬家似的。我窃笑,遥想二十多年前,她自己出国不就跟搬家似的?不仅要扛被子,还有锅碗瓢盆,差点没把大号的旅行箱撑破。
于是,女儿轻装上阵,挎一个小绅包,拖一只精巧的拉杆箱,像出国旅游,她潇洒地耸耸肩说:没办法,出道是你们早,运道是我们好,时代不同嘛。一副大言不惭的样子。 那天,妹妹原本清净的家迎来了这个小客人,60后的姨与90后的外甥女相处,从起先的客气、摩擦到后来的兼容,听着有点像走程序,实则却是两代人在磨合中相互感悟的过程。 初来乍到,过语言关最困难,姨是过来人,自然深有体会。于是,出门办事总想替外甥女代言,不料发现小姑娘与人交流不仅胆大而且还自如,日语不过关,用英语凑合着,再不,就连说带比划地一起上阵。姨教导她:想好了再说,不要随意开口,词不达意会让人笑话的。外甥女不解:我在上海时遇到外国人,他们表达也都结结巴巴的,我会设法用最简单的语言和他们沟通,现在我也是外国人呀,我想人家也会这样待我的,大家不都一样吗?哦,原来是这样的逻辑,姨恍然,现在的上海已是国际化城市,孩子见多识广,难怪不怯场。 数月后的暑期,外甥女欲找一份工打打,姨替她介绍,小姑娘不领情,非得自己找,说要锻炼一下自己的能力。然而语言未过关,寻工作自然颇费周折,好在她心态不错,说每天应聘面试就权当去上外教口语课吧。个把月后才找到一份她认为比较满意的工作,外甥女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向姨表功,姨却冷冷地说:你可知,像你这样的锻炼是需要成本的。外甥女一愣,又是不解。姨说:你现在的一切生活开销不用愁,都由我们垫着底,当然可以挑三拣四地找工作,当年我们出国,下了飞机就巴不得有活干,生存就是个大问题,哪能像你这样的心态?这下轮到外甥女语塞,突然体会到,姨这代人白手起家不容易,他们才是真正了不起。 姨如今经济殷实,穿着佩戴必讲究名牌,逛的是银座,外甥女是学生妹,呼朋唤友去涩谷的109扫货,那里的服饰流行又便宜。有一回,姨替外甥女买了一套PRADA的新款衣裙,小姑娘试了试,说怎么看都显得老气横秋,这不是她的风格。她脱下PRADA换上自己的行头,叮叮当当的小饰件东点西缀,姨看得差点晃下脑袋,说:这算什么风格啊,简直就是乱搭。外甥女不买账:你这个年龄乱搭是没品位,我这个年龄就是时尚,这叫青春无敌。姨被噎着了,差点没扁她。然而,姨毕竟也有女孩情结,而今,她也常常和外甥女一起“淘”得其乐融融。 60后的姨与90后的外甥女,就这样在争执和理解中“磨合”着。(周珂银 |
||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
||
编辑:Crystal J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