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的国都布鲁塞尔,也被誉为欧洲的首都,欧盟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总部都设在这里。位于市中心的大广场(Grand Place)是其灵魂与精华所在。到比国旅游,切不可错过这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景点。 其实这个始建于12世纪的广场并不恁大,长约百十米,宽约五十米,看惯了天安门广场“大巫”的我,第一反应就是见了“小巫”,转而一想在800多年前“蛮夷之地”如此设计已够壮阔的了。我曾两次造访过这名场,每回皆有不同感受,毕竟它浓缩了太复杂的历史,积淀了忒深厚的人文,不是打量一圈就可“鸣金收兵”的。 踏上整个由花岗岩石块铺就的矩形场地,人立即被环周的高大建筑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好像置身于连扇般巨帧镶金嵌银戴玉的浮雕屏风围绕中。场上没有绿色植被,所以有点错觉宛若大天井,前后左右脚下全是流光熏黯的石头世界,唯有头上是白云蓝天,仿佛一个偌大的天窗。大文豪雨果形容得一点不错:“大广场结构紧凑,精致得像一件珠宝镶嵌的首饰”。这个不大的地方,汇集着联体的大约40余栋楼房,外观各异,有哥特式、巴洛克式、文艺复兴式、路易十四式等,可谓集古代欧洲建筑风格之大成。到此一游面谒这些优秀的工匠艺术,好似回到了中世纪的街道社区,尤发人怀旧尚古之幽思。 当央的市政厅是这里最显著的建筑物,也是比国现存最高的哥特式尖塔楼,高达90米的钟塔顶上还矗有5米高的城市守护神圣-米歇尔的铜像。乍看该楼庄重威严,细观却察觉有点并不对称,原来其左右两翼分别由两位设计师于不同时代建造的,中间相隔了400年。与它遥对的那阁亦气宇轩昂,雄伟壮观,初是市府的面包房,后来公爵设为税务局,再后来爵爷成了西班牙国王,就换称“国王之家”了,虽然他从未来此住过。这“对头”双子楼是广场的点睛之作,市政厅对外开放参观,“国王之家”已辟为市历史博物馆,我去时正办比利时从纳粹手中解放纪念展,同行的德国朋友不想入内,我当然理解,便独自进去转了一遭,主要是一窥内部结构和与装潢,果然古色典雅,不同凡响。 其实比利时在历史上曾经多次被外国占领统治过,像西班牙、荷兰、法国等,德国只不过是最近的一个而已。像17世纪末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在攻占布鲁塞尔时的大破坏,致使这些历史性的建筑真迹均毁于战火,游人目前所见到的大部分都是在18世纪重新修葺的。但是在这厢依旧不乏法王路易十四的行宫,比利时人收复领土后并没“火烧阿房宫”,而是妥善保留、今成了博物馆;市政厅内仍然立着路易十四骑马执矛的戎装铜像。看起来他们憎恨侵略者的态度略有不同。 市政厅旁近转角的那座五层高楼,称为天鹅咖啡馆,它因门楣上铸塑有一只振翮的白天鹅儿而得名。19世纪中叶,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是在此成立了比利时劳工党、工会等组织,并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等撼世之着。因此彼地一直成为来自社会主义阵营的游客们红色朝圣瞻仰之处。而与之毗邻的则是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住过的公寓,他因反对雾月政变而逃出法国,与马恩差不多同期抵达这里。避难流亡生活中他坚持用笔对波拿巴独裁政权进行斗争,写出了许多檄文,也为不朽鸿着《悲惨世界》的完成打下了腹稿和基础。 其它每个楼座都有脍炙人口的故事,纸上难以罗列,惟有身临其境“按图索骥”识之,才有印象。但是千万莫忘踱去不远的巷子,一睹那尊尿尿的男孩青铜像之风采,因为它是布鲁塞尔的象征,正如丹麦的美人鱼铜像是哥本哈根的标志一样。不过当真见到它时,似乎有一丝失望:雕像太小了,仅仅半米多高,但造型和面庞倒是蛮活泼可爱的。它的历史可追溯到19世纪,传说一次战争中敌军撤退时欲炸掉布鲁塞尔市,小童机智地撒了泡尿浇灭了导火索,拯救了阖城。于是人们立此雕像纪念这位"第一小公民"——朱利安。 虽说大广场无树木花草衬托,有点令人遗憾,但从1971年开始每隔两年的八月份,市政府在这儿举办为期四天的“鲜花地毯节”,可以大大弥补一时这个缺憾。此刻城建工人们运来几百吨的盆栽鲜花,整齐摆在场子上遮盖住所有的地面,且每年排列拼成不同的图案,间插圆形的组合喷泉。像是给广场铺上了一块大绒花毡,漂亮壮丽极致,疑是阿里巴巴的魔飞毯飘落在此,广场变脸成为了宫廷花园般,旧貌换新颜。花卉的海洋金光闪耀,映照得古楼蓬荜生辉,叫人叹为观止。据报道今年由六七十万株秋海棠铺就,占地面积约两千平方米;夜晚又有环立建筑上的彩灯投照其上,与喷泉上的花灯交相辉映,美不胜收。它无疑是环球最大的人造鲜花地毯,可以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了。(摘自加拿大《星星生活》,作者:星学) |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
编辑:Crystal J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