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神州学人杂志 > 期刊 > 2013年第2期 > 正文

漂洋过海的年味儿

2013年02月01日  来源:神州学人 
  

程一兵   摄影/高海涛

文/程一兵

记忆中的中国年

自从1985年10月去英国留学之后,我已经有27年没有在中国过春节了。但每当春节来临,过去在中国过年的“年味儿”仍会不时在脑子里显现。
  我对小时候过年的记忆不多,记得住的主要是有好东西吃和有新衣服穿,再就是放鞭炮和去亲戚家拜年,吃更多好东西。那时候我总盼着过年,因为感觉过年的生活比平时好太多了,要是天天像过年那样吃鱼吃肉,该有多好啊!到了“文革”时,我逐渐开始懂事了,开始帮大人做些事。那个时期的春节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是拿着一大把各种号码的副食品票,和我妹妹一起到菜场去排各种各样的长队,凭票买鱼、肉、蛋、藕(排骨藕汤是老武汉人的过年必备),然后再去副食品商店排队,凭票买食油、花生、杂糖什么的。还记得1967年,国家宣布春节不放假,过“革命化的春节”。大年初一那天,大人一早就象平时一样上班去了。我特意跑到大街上转了一圈,想看看有没有人放鞭炮。那天很冷,好像地上还有雪,大街上竟然没有多少人,一片冷冷清清。我第一次感觉到,原来大年初一也可以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自那以后,好像春节的味道变淡了,没有多少特别能记得住的东西。直到1983年中央电视台开播春节联欢晚会,为我家的春节增添了必备的一道大菜。从1983-1985年,我在国内连看了3年的春晚,至今还记得看张明敏演唱《我的中国心》、姜昆和李谷一表演《刘海砍樵》时的那种陶醉。小时候,我常常在书本里读到“正月里,闹新春”的字样。现在回想起来,在国内过了那么多个春节,并没有留下多少“闹”的年味儿。

在英国品年味儿

  1986年2月我第一次在英国过春节。当时,我4岁多的儿子和他妈妈都还在国内。记得春节前几天,我特别想家,做事也无法集中精力。那时候,家里没装电话,我几个星期前就写信给我夫人约定,大年初一北京时间下午6点给我夫人的单位打电话,让她和儿子到单位等。时间到了,我手上攥着10镑硬币,在路边的电话亭里拨通了号码,这是来英国后,我第一次给家里打电话。听到话筒那边传来的熟悉声音,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电话刚讲了3分钟,钱就用光了。我原以为讲3分钟就可以了,电话断线后才想起好多话没说完,于是我赶紧去一家小卖部又换了10镑硬币。回到电话亭时,正好有人在用电话。等他打完电话,我再拨过去时,才知道夫人和孩子都已经不在电话那头了。那天正好是星期天,英国的大街上一片清静,行人稀少,此时浮现在我眼前的,却是儿子牵着他妈妈的手,在寒冷的夜幕中慢慢走回家的身影……我第一次真正领悟到春节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原来是一个非常不平常的日子。
  我是在英国的纽卡斯尔大学做的博士和博士后。纽卡斯尔是英格兰北部最大的城市,上世纪80年代末时,人口约有20万,华人约有2000多人。早期移民英国的华人,多数来自香港、广东等地,使得那里的春节充满了浓浓的广式年味儿。最典型的要数在英国人中流行的给华人拜年的吉祥语了。1986年春节的早上我刚到实验室,我的英国导师就对我说:“kung hee fat choy!”看我那一头雾水的模样,他马上又补充了一句“Happy New Year!”,我这才明白他是在给我拜年。过后问了比我早来的学友,我才搞清楚“kung hee fat choy!”就是广东话“恭喜发财”。后来到了澳洲,我参加中国驻澳大利亚使馆举办的春节团拜会,听到澳洲的政要们上台致辞,一开口也是“kung hee fat choy!”原来,这句话已经成为国际通用的春节祝福语了。我有时会想,以“kung hee fat choy!”权当“Happy New Year!”也就罢了,但最好不要相互直译,因为对许多人来说,能在新年发财并不是可以与在新年高兴划等号的。
  在国外,春节期间最富有年味儿的地方莫过于唐人街了。纽卡斯尔的中国城是一条大约100米长的小街,街两边主要是中国餐馆和华人杂货店。春节吉日,舞狮队要敲锣打鼓到中国城给一家家商号送吉祥。狮子随着锣鼓边走边舞,每到一家商店门口,早已在门外迎候的店老板便燃放起一串长长的鞭炮。霎时间,震耳欲聋的鞭炮声、锣鼓声,衬托着在硝烟中翻滚的金狮和漫天飘落的红鞭炮,人们拱手互道辞旧迎新、大吉大利、招财进宝的吉祥话。鞭炮声刚落,店老板便将一个红包高高挂在自家店门上方,“见钱眼开”的金狮便会直奔红包而去,只见狮口大开,将红包一口“吞下”。顿时,欢声四起,锣鼓再震,节日气氛达到最高潮。唐人街上这热闹非凡的年味儿,让我这个从中国来的青年大开眼界,至今记忆犹新。
  中国日历上有很多的节庆,有传统的,有文化的,也有政治的。但没有一个节日能象春节那样,将所有的华人凝聚在一起普天同庆,无论他们在哪里,也无论他们来自何方。在纽卡斯尔,“东北华侨联谊会”(以下简称“华联会”)是一个在当地很有影响的华人社团。它有自己独立的会所,每个周末都有不同的活动。春节联欢会是华联会每年举办的最大活动,不仅许多华人前来参加,而且还吸引了不少当地的英国人。上世纪80年代时,在英国居住的专业华人艺术家不多,华联会的春节联欢会常常请我们留学生出节目。记得在1989年的春节联欢会上,我还陪我儿子上台表演,他唱了一首《龙的传人》,我拉二胡给他伴奏。
  在国外过春节,最高兴的总是孩子们。他们刚收到圣诞礼物还没几天,又从大人那里拿到春节的红包。他们到春节联欢会来,看舞狮、武术、扇子舞、中国字,看给与会的老人们分发红包,看大人们相互拱手拜年……我慢慢明白,年是给孩子们过的,向他们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让他们记得自己的祖先和祖先传下来的文明。
  

作者(拉二胡者)1989年2月在东北华侨联谊会的春节联欢会上表演节目。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编辑:KYU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