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留学时讯 > 回国发展 > 正文

广东“团队式”引才引爆创新“核裂变”

2012年03月07日  来源:南方日报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引进高层次人才。这将成为广东科技工作的重点。据全国人大代表、省科技厅厅长李兴华介绍,今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将投入8.5亿元引进第三批创新科研团队和科技领军人才,投入规模比去年翻一番多。这两年来,广东创新科研团队的招牌越来越亮,吸引力越来越强,效果越来越好,这是政府投入越来越大的原因所在。

  

首开以团队形式规模化引进高层次人才之先河的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计划,正式启动于2009年,是广东省委、省政府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大举措和积极探索。此项工作由广东省委组织部统筹协调,省科技厅具体实施。启动以来,我省已投入财政资金8.55亿元,引进两批共31个海内外创新科研团队来粤创新创业。

  

创新科研团队的引才模式,不仅再次引发“孔雀飞南方”的人才入粤浪潮,且引才机制之新、力度之大、成效之好,在全国具有示范引领作用。一位从美国硅谷回来申报创新科研团队的带头人反映,在硅谷很多留学生和著名高校教授都知道中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除了有中组部的“千人计划”,还有广东省的引进创新科研团队计划。

  

首创“团队引进”模式创新人才产生“核裂变”

  

这是一个团队的力量。广东首创创新科研团队引才模式,赢得了海内外科技精英的青睐。

  

2009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实施引进创新科研团队专项计划,每个团队予以1000万至8000万元的经费支持,最高可达1亿元。同时,为了保障创新科研团队工作的顺利开展,省委、省政府创新性提出省财政专项工作经费一次性下拨到位、30%经费可用于人员费、2%经费可自由支配等引才重大创新政策,并将人力资源成本费比例提高、开支范围适当放宽的政策写入到刚颁布实施的《广东省自主创新促进条例》,用法律加以保障。力度之大、措施之新,立即引起了海内外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关注。

  

与引进单个人才的传统做法相比,“团队引进”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它犹如整体移植一棵大树,相对“扦插”一根枝条,更容易在广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且团队引进前,其成员已有稳定的合作基础,这远比高层次人才“单枪匹马”回来,适应完全陌生的环境更能让人才安心工作。

  

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克雷格·梅洛是广东第二批创新科研团队——“基因沉默技术与治疗研发团队”的带头人。为什么一个年富力强的世界级科学家会选择到广东来创新创业呢?克雷格·梅洛开心地说,除了良好的环境氛围吸引到他,最令他感到高兴地是,有机会和之前的同事张玉良(音译)教授再次在一起工作。“我与张教授在麻省大学医学院成为同事后就一直有合作,我非常高兴能再次和他在广州就第二批创新科研团队项目再次合作。”

  

克雷格·梅洛和他的团队来到广东后,有条不紊推进各项科研进展,新引进团队成员10名,发表国际核心期刊论文7篇,并申请核心发明专利5项,自主研发出新产品4个,年销售额数千万元。同时,该团队建成世界一流的基因沉默技术药物研发中心,包括高通量高内涵筛选平台、临床前研发平台和产业化平台。目前,他们正积极研发“零污染”、“零残留”及“零破坏”的新一代绿色生物农药,助力从源头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目前,该项目已进入田间试验。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团队引进”模式的带动下,广东创新人才产生“核裂变”,“滚雪球”式迅速发展壮大。两批引进的31个创新科研团队,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239名,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诺贝尔奖评委,且50%以上为中青年高层次人才,整体创新水平高,人才结构合理。

  

目前两批团队已建实验室57家,其中4家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成员由引进之初的239人拓展为现在的600多人,增长近2陪;培养博士、硕士、科研骨干600多名,汇聚相关科研人才近5000人,“以才引才,以才育才”成效凸显。

  

同时,创新科研团队已经带动地市财政和社会投入50多亿元,形成省市互动、上下联合引才机制。目前广州、深圳、东莞、中山等地市已设立与省级相衔接配套的人才引进计划,其中深圳孔雀计划每年投入5亿元。

  

突破转化难问题产品产生数千亿元产值

  

一台法国进口的肝硬化超声监测仪,售价130万元;而深圳先进研究院引进的“低成本健康技术团队”所研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同性能设备,成本仅5万元。“当法国公司听到我们制造出肝硬化超声监测仪的消息,立刻把售价降到了原来的一半!”该团队专家介绍。

  

此外,“低成本健康技术团队”研发的低剂量口腔CT机,成本100万元以下,不到国外同等产品价格的三分之一;自主研发的心电图电路板,成本价仅5元,同等进口产品竟需100多元!

  

创新科研团队重点引进符合我省产业需求、产业化前景强的团队,以突破科研成果转化难的老大难问题,有力支撑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及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从首批引进的创新科研团队身上可看到,科研成果转化难的问题正被团队一一克服。首批团队已新增研发新产品9个,累计研发新产品49个,预计2 —3年内将带动产生数千亿元产值。

  

“宽禁带半导体研究团队”自主研发的国际第一台纯固体微区激光剥离设备,已成功出口至美国,销售额近1000万元;“高通量基因测序系统团队” 自主研发的PSTAR系列高通量基因测序设备已在中国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多家科研院所使用,被认为具备替代国内同类进口设备的能力,近两年销售额年均增长超过200%,今年上半年已实现直接销售额1500万元,预计该领域全球市场近10亿美元;“光启理工研究院团队”研发的“车载终端系统”已签订2000余万元的产业化意向订单,将在“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上使用。

  

补创新短板原创性成果多

  

原创性成果少,核心技术不足,一直是广东产业发展的瓶颈。广东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引进一批急需的高层次创新科研人才,从源头创新,抢占产业技术制高点。

  

原创性成果不断涌现,核心技术屡有突破,是创新科研团队带来的一道最为亮丽的科技风景线。31个团队已发表论著8本,核心期刊论文347篇,其中在《自然》、《科学》及其系列杂志上发表论文13篇。已申请核心发明专利1270多项。其中深圳光启理工研究院团队申请发明专利1179件,占据全球过去十年超材料领域专利申请总量的80%;参与制定国家标准3项、国际标准1项、行业标准9项。

  

2011年5月,德国爆发急性肠出血性流行病疫情。疫情发生后,德国一家医学院主动联系了由深圳华大基因引进的“国际肿瘤基因组研究团队”,希望对致病菌进行基因组分析。“对方认可我们在测序及基因组分析方面的能力,所以在第一时间想到了我们”。收到样品3天后,该科研团队完成了大肠杆菌基因组的测序和初步组装;5天后,研制出该大肠杆菌的诊断试剂盒并向全球范围内无偿提供检测实验方案及所需引物序列信息,赢得了世界同行的一致好评,标志着我国基因研究水平跻身世界前列。

  

短短两年内,创新科研团队在核心技术上实现了新突破,其中“光启理工研究院团队”完成了可实用亿级超材料的设计工作,并制作出世界第一款“超材料电磁薄膜”,进一步奠定了其在超材料设计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宽禁带半导体研究中心团队”建成国内第一条专业的GaN(氮化镓)衬底材料生产线,并自主研发出国际上第一台纯固体微区激光剥离设备,完成LED的无损激光剥离,成功解决激光的损伤问题,填补国内空白,有效打破氮化镓衬底材料的国际垄断现状,提升了广东省LED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第三批创新科研团队引进工作正在紧张有序推进中。据了解,这批申报团队数量多、质量高,再次涌现诺贝尔奖获得者科学家领军的团队参与角逐。广东创新科研团队专项计划已搭起吸引世界级科技人才来粤创新创业的大舞台。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编辑:yang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