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留学时讯 > 回国发展 > 正文

中组部推建“人才特区” 高新区海外揽才大比武

2011年07月11日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的历程中,经济特区作为各项新经济政策的试验田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先锋作用。而在21世纪中国建设全球人才高地的背景下,人才特区作为一项创新事物也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6月29日,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发展论坛在大连举行。此论坛是“海创周”的一项主题活动,由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专项办公室主办,以“人才特区建设与人才政策创新”为主题,重点研讨通过“人才特区”建设,开展政策创新保障点工作。

  

在活动现场可以切身感受中央高层对于“人才特区”建设的重视,包括中组部副部长李智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晓初,科技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王志刚,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均出席了本次论坛,国内19家海外创新创业基地负责人参加了讨论。

  

李智勇:要为创业失败给予更多扶持

  

李智勇在讲话中首先对人才特区这一概念做了详细解释。他表示,正如当年推出经济特区一样,人才特区要“杀出一条新路”,通过建设一套特殊机制,来创造特殊的创新创业环境,打造一个特殊的平台。“人才特区要高度汇集创新创业要素,打造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基地。”

  

作为构筑我国人才高地的主要战略举措,李智勇强调,在中关村之后,人才特区建设需要向全国范围铺开,各地方各行业要加速建设一批试验田,以吸引高端人才。“这就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摆脱旧思路。”李智勇说,与之前强调创新有所不同的是,人才特区建设要重点引进一批创业领军人物。“创业领军人物的作用就是将资金、技术、管理等各方面要素结合到一起,从而打造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和产品。”

  

李智勇说,此前国内对于创业的认识不足,对于创业者所面临的巨大风险没有给予应有的理解和帮助。“与创新失败不同,创业失败的后果往往更加严重,甚至可能让创业者倾家荡产或赔上性命。”他又以美国硅谷的高科技创业为例,称人们往往被几个创业成功的例子所吸引,却忽视了其背后更多的创业失败的例子,“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创业失败往往要远远多于创业成功,更何况许多后来成功的创业者在之前其实是经历了一次乃至多次的创业失败。”

  

正因为如此,人才特区的建设需要重视创业扶持,尽可能为创业者解除后顾之忧,让创业失败的损失降到一个可以接受的程度,从而鼓励更多的高层次人才投入到创业大潮中去。与此同时,李智勇还强调,各园区相关部门一定要将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在项目审批等各个环节为创业活动提供方便。

  

中关村:人才特区已取得明显进展

  

在李智勇的主旨讲话之外,包括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上海张江高科(600895,股吧)技园区和苏州工业园区在内的8家园区也就人才特区建设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并就自身建设进程做了介绍。

  

作为国内首个国家级人才特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对人才特区建设颇有心得。与会的中关村管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李石柱称,中关村本身具有建设人才特区的良好基础:2010年,中关村企业实现总收入1.6万亿元,同比增长20%,约占全国高新区的六分之一;中关村投资案例和投资金额均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是国内创业投资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

  

强大的经济基础的背后是大批高层次人才。李石柱透露,截至去年,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从业人员达到118万人,其中大学以上学历占比超过七成。中关村也是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首批授予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海归创业人才超过1.5万人,累计创办企业超过6000家,是国内留学归国人员创办企业数量最多的地区。

  

经过了一年多时间,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的各项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进展。李石柱表示,国务院支持中关村开展“1+6”系列新政策试点。“1”是指搭建中关村创新平台,“6”是在中关村深化实施先行先试改革的6条新政策,在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改革、股权激励试点方案审批、科研经费分配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统一监管下的全国场外交易市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方面,做出了新的制度安排。

  

在引进海外人才方面,中关村留学人员创业服务总部负责整体协调,在硅谷、华盛顿、东京、伦敦、多伦多5个海外联络处的基础上,今年又成立了驻德国联络处。在融资平台建设方面,中关村的“留学人员担保贷款绿色通道”充分利用政府资金、风险投资、民间资本等多种融资渠道,通过担保贷款、订单抵押、企业授信等金融手段,帮助留学人员创业企业进行项目融资。目前,北京区域共有311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入选千人计划,中关村就占到了80%;已经支持和引导创建的留学人员创业园达到了29家,累计孵化面积超过60万平方米,在孵留学人员企业超过1300家。

  

李石柱还特别就人才引进背后的住房保障建设做了介绍。他透露,目前中关村已经启动第一期人才公共租赁住房6000套,建筑面积超过28万平方米,第二、三期房源正在落实中。此外,园区还正在协调推进制定私募债发行实施方案,拟发行100亿元私募债为中关村人才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提供融资平台。

  

各园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如果说中关村作为国内首个人才特区,在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和政策支持下采取了全面开花、全力推进的策略,那么与会的其它诸多园区则是利用各自优势,力求在某些点上实现突破,其中又以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和苏州工业园区为典型。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唐石青在发言中称,为达到“人才特区”的标准,张江正积极实施并探索“三高一低”的战略,即建设资本高地、金融高地、信息高地和成本低地。在资本高地建设方面,张江引入的非上市股权交易中心(OTC)已经落户并即将运行;在融资方面,首笔以10家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三年期集合票据募集资金达到7亿元,是国内规模最大、企业数最多、同期利率成本最低的集合票据;在信息高地建设方面,张江引进了国际上集成电路行业最大论坛的主办方SEMI(赛勉中国),每年在上海召开两次论坛;又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建立了张江数字出版基地,每年召开世界性文化产品推介会。这有望帮助张江在集成电路和文化创意领域的世界顶尖人才集聚张江,从而使得张江获得在上述领域的世界前沿信息,提高知名度,掌握话语权。

  

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杨知评则重点就促进创投资本与科技项目结合这一点做了介绍,他表示,2008年启动的沙湖股权投资中心目前入住创投团队已经超过20支,管理基金超过30只,基金规模突破300亿元。而去年在该投资中心,由苏州创投集团和国开金融公司共同发起成立的国创母基金总规模达到600亿元,大量资本将通过母基金的“一次引导”流向专业的创投基金,再通过创投基金的“二次引导”投向众多优质中小企业。“沙湖股权投资中心还拥有国内最大的天使投资平台,种子基金规模达到40亿元,将对渴望获得第一笔创业启动资金的众多尚处在研发阶段的海归创业团队构成强大吸引力。”

  

筑巢引凤:人才住房问题得到普遍重视

  

与会园区就各自建设人才特区的策略纷纷亮出“王牌”,侧重点各有不同。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纵观全部8个园区的发言内容,“筑巢引凤”这一招却是各家园区都予以了较多关注的。

  

这其实不难理解,在房价高企的当下,吸引人才自然少不了为其解决住房问题。前文中,李石柱已经就中关村在这一问题上表达了立场,那就是大力推广“公共租赁住房”方案,而与之类似的还有苏州工业园区,杨知评在发言中强调苏州工业园区在国内首创了优租房模式。“已经累计建成46万平方米、可容纳15000人拎包入住的优租房,以低于市场价三分之一的价格面向各类人才出租。”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则在扩大公租房建设同时,提出要探索限价产权住房,具体形式包括完全产权、共有产权和先租后售等;而成立时间较短的福建平潭综合试验区除了考虑公租房、限价房之外,还提出要为挂职干部提供每月1500元的补贴。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编辑:yang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