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留学时讯 > 回国发展 > 正文

中国15部委联合打造中关村“人才特区”

2011年03月22日  来源:人民日报 
  
  中组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等15 个部委与北京市近日联合出台政策,决定在中关村全面建设中国特色人才特区。其中,还特别指出要为“海归”人才提供良好条件,将成立专门服务机构,研究制定特殊办法,在担任领导职务、承担科技重大项目、申请科技扶持资金、参与国家标准制订、参加院士评选、申报政府奖励等方面为“海归”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据《人民日报》报道,中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把北京中关村逐步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而中关村将借鉴“改革开放初期建设经济特区的经验”,实行特殊政策、特殊机制、特事特办。

  

除了吸引“海归”的努力外,报道称中关村示范区将实行其他的特殊政策,包括在人才特区布局和优先支持一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和项目;推动投资便利化;简化外汇资本金结汇手续;科技经费列支政策;进口税收免征政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兼职管理制度;在高层次人才居留和出入境、落户、医疗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等。

  

开启生活绿色通道,解决人才后顾之忧。不需为户籍奔波,中国国内的高层次人才,可跨越户籍限制,直接落户北京;不需为看病麻烦,特区的高层次人才专享医疗待遇,可持特发医疗证,到指定医疗机构方便就医;需要住房的可定向租赁,北京将为此加速建设1万套以上定向租赁房,解安居之忧。

  

作为人才特区,中关村的人才工作还将实现更特殊的管理体制。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的指导下,由中央组织部牵头,15个中央和国家部委与北京市等参加,共同组成人才特区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人才特区建设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据悉,如今在中关村示范区,高素质从业者逾百万,博士、硕士约12万人,“海归”人才过万人。而中关村示范区将分“两步走”率先建成国家级人才特区,第一阶段是2011到2012年,聚集包括“海归”人才在内的3万名左右高层次人才,初步形成机制新、活力大、成果显著的政策体系;第二阶段是2013到2015年,聚集5万名左右高层次人才,自主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全面提升。仅“中关村科学城”建设,到2015年将推动区域形成万亿元以上的产值规模。

  

报道指出,作为人才特区,中关村其实是在为全中国“探路”。到2015年,中关村国家级人才特区全面建成,一条重要指标就是,成功探索出具有全国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的人才政策体系,人才特区建设经验得到充分总结和不断推广。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编辑:yang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