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 > 网友推荐热书 > 读图时代 > 正文

前引:我为什么写《读图时代》

2013年08月14日  来源:神州学人 
  

此书应该是你读到的一本生动、明快,整合了人类进化和人类思维史上主要命题的书。它为人类文明的认知和思辨提供了新的解谜之钥。这本书囊括了近二十年来西方认知和思维史关于这个话题的革命性表述、拓展了理论前沿,引出了方法论的革新。下面是作者应邀撰写的此书写作的心路历程。

 

 

 

二十多年前,我抱着“盗火”的志向去美国取经学习前沿的文化人类学理论。出国前,我已经出版过《人类学入门》《文化人类学历史导引》等著作。上世纪80年代末,我在北师大求学期间,接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量的最新赠书,即使在知识相对匮乏的当时,我也是有幸站在了巨人的肩上,汲取了世界上当时最前沿的理论营养,其时出版的几本书不止是在国内读书界受到了重视,甚至在港台和国际上也受到了嘉许。

到了美国文化人类学的策源地,则发现真正的人类学领域并非如我们原来理解般大一统,西方人类学已经开始更加多元化和纵深细密化。特别是在认知人类学和应用人类学层面上的进步大为神速,可谓日新月异。

人类学在当代西方学术界的发展确系革命性的,它像是一台理论发动机,对现代思维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它已不仅仅是一种理论体系和工具,正如马克思所云,作为一种原创性的基础理论,当代西方人类学的功能已不仅限于是“批判的武器”而更跃升入了“武器的批判”的认识论阶段。它既是一种学科和理论同时又是一种认知和全新的思维方式、一种意识形态和认识论的源头;它成了一种了解世界和阐释世界的全新方法论。

拿视觉人类学来说,最近的二十年,在法国、美国乃至于在整个西方、在全世界,它一直是在突飞猛进地发展,不断地自我突破、创新或曰在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中成长。

大约就在二十年前,视觉人类学这个名词在西方人文工具书甚至在人类学的专业工具书上几乎都没有定义、专门的词条和精确的解释。即使在某些人类学辞典或者百科全书上对之有描述,也几乎都是语焉不详或者羞羞答答概念模糊不清。而发展到了今天,它已经成了横跨人文和社科乃至于自然科学和环境、应用、生态、太空;大至宇宙万事万物,小到囊括我们身边的服饰装潢、建筑设计、符号图案甚至一草一木的一门显学。它横跨史前学、考古学、民族学、生态学、文化人类学、体质人类学、文化起源学,更不必说还有文字学、纹章学、符号学、语义学、语源学、美学等等,林林总总居然成了最耀目时髦的显学,其间才不过20年时间多一点儿。

那么,究竟在视觉人类学这个学科上发生了什么,能让它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这么炫目地吸引人的眼球并出现了这样天翻地覆般的嬗变和跃进呢?

对这种现象的解释说来可长可短。若从长计议要追溯到史前文化的视觉显现这样的命题,若是长话短说则可以直接切入到眼下的“E时代”、多媒体的所有读图和以图代文、图文并茂现象的解释。这些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话题解释和指示了视觉人类学发展的新方向。

我有幸生逢其时,并在这门学科在中国的发展中做出了自己绵薄的贡献;近二十年来,笔者不止是在中国大陆,而且在美国和海外的知识界研究、发展和传播视觉人类学知识;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此刻,我非常愿意跟广大读者分享我在研究和写作中的收获和甘苦,以期引来更多的学术同道和更多的关注,发扬光大这门显学。

 

 

上面的视觉人类学课题曾经极度地魅惑了我。当年在美国课堂读书时我学的“视觉人类学”还大多是电影人类学。它大约分为几种课型,在不同的大学授课其内容各有千秋。至今我仍然记得当年在深春或漫漫长夏昏黑的教室里,黑暗中大家静静地观摩那些在19世纪摄影术刚刚发明时期早期探险家或者人类学家深入到荒山大河部落去拍摄的那些今天已经灭绝了的种族文化事件或者史诗性的电影,粗糙、生猛、震撼,观之使人神旺和惊憷,有一种迷人和使人毛发倒竖惊叹不置的无名快感。——那曾经是我初步的视觉人类学体验。

其后,我的视觉人类学研究基本上走了一个三部曲。其起讫的支点仍然是人类学电影。上面说过,人类学电影是现代视觉人类学的肇始,其滥觞于现代人类学的“文化救险”活动。19世纪殖民主义运动开始,西方帝国主义和殖民者毁灭性地侵蚀和征服、剿灭所谓文化落后的亚非拉人民,在很短时间内毁灭了印第安文化和世界上很多部族的文化。其时有文化良心的一些人类学者痛心于殖民主义对人类文化这种毁灭性的摧残而提出了“文化救险”的口号。他们提出眼前的文化在不断遭到灭绝而永远不可被复制。这些文化学者虽然无力制止这种灭绝文化的暴行,他们至少可以在这些多种多样的文化形态被灭绝之前将其形象甚或动态用当时刚刚创造的科技拍摄、记录和保留下来以便作为“活化石”供他们的后代研究。

感谢这些有良知的文化人类学学者。诚如他们所预言的,他们当年拍摄的视觉人类学电影和照相真的成了绝响。它们保留了很多当代原始部族的资料,这些民族被征服、被毁灭、永远地逝去了,可是他们在视觉人类学里永恒地活着,给我们后来的学者提供了一份除了考古学、文字记录以外的、验证人类文明发展的最珍贵的活化石,补充了书斋学者的不足,成了今天文化研究和人类文明研究的学术柱石和支撑点。

自从人类学电影肇始以来,它就一直就没有停歇,后来随着摄影术的普及和当代电视技术的发达,特别是近20年照相术和远程通讯技术、多媒体的发达,现在人人都成了摄影家,以形象作为素材,用照相机和摄影机写作,每天都有千千万万的人做着视觉人类学的大块文章。

这些最初的思考促使我在上世纪末期开始大量搜集人类学史上田野工作和早期探险的视觉资料,在2000年前后撰写了《人类学电影》一书,当时这是国内较早研究此一专题的学术性著作,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直到今天我在国内讲学或者跟学科内的同行交往,仍然时常听到提及它的启蒙意义和学术价值。

在《人类学电影》这部著作中,我着重理清了视觉人类学的概念、定义和理论问题并主要讨论了当时视觉人类学的大宗暨人类学电影的史和论两大部分的理论奠基和建树工作。在这部以“人类学电影”为名目的书中,其实我讨论较多的不止是电影,而是人类学的视觉展现意义和摄影、照相术乃至绘画、图形、符号在人类学发展史上的认知意义。

幸运的是,当时我应邀为国内一家著名出版社翻译理论人类学和阐释人类学的经典著作《地方性知识:阐释人类学文集》。几乎跟撰写《人类学电影》同时,我翻译这部阐释人类学的巨著;这部著作极大地开启了我的思路并用它全新的认知理论把我引导向了符号学和语义学乃至文化的深度描写、阐释的道路。在我的视觉人类学研究发展历程上,起到了难以估量的重要意义。

 

 

写完了《人类学电影》并翻译完了《地方性知识》,我的脑子再也停不下来了。从人类学电影,我的文化学思维已经拓展到了图像和其与文明的关系以及从记录到阐释的认知起源及发生学的原始命题上来了。

前面说过,人类学电影是展示人类文明的利器,很多永远逝去的文明形象依靠它得以记录、很多永远无解的文化现象赖它予以佐证。礼失而求于野,人类学电影给我们提供了“六经注我”的过硬资料,这是我们发掘和阐释的依据。

在《人类学电影》一书中,我的命题是介绍人类学电影对文化人类学研究的意义,但我的内涵却不仅止于人类学电影本身。在那本书里,我已经系统地研究、翻译和讨论了视觉人类学的起源、定义和理论问题,指出人类学电影的意义绝不限于人类学也绝不限于电影本身,它是一个阐释的原材料库和提供认知方法论的源泉。那本书里我已经拓宽了视觉人类学的定义并给予了展望性的研究。值得欣慰的是,当年的那些定义和结论今天看来并没有过时,而且,正是这种思考催生了后来的《视觉人类学》和《读图时代:视觉人类学语法和解密》的诞生。

在这种意义上,我进一步发展了自己对视觉人类学的思考,开始不局限于电影和摄影术,甚至不局限于图像资料本身而把自己的研究视野拓展到了人类制造的视觉资料的意蕴和内涵以及对这些内涵的理解和阐释方面了。

到了这个题目,其内涵已经浩瀚到了横无际涯的疆域了。谁都知道,“人类创造的形象”,该是多么宏大的一个命题呵!

从史前的上古起,当人尚未为人的时候,他们/它们就开始有了制造形象的意识,而到了今天,人类的思维、人类的文化包括人类创造的所有符号、人类赖以传承文明的最基本的手段暨人类的书写、人类的文字,哪一样离得开“人类创造的形象”呀!

这样一拓展,就有了无限的意义,而视觉人类学的学术命题也就无限扩大了。这样,就催生了我的第二部视觉人类学的专著《视觉人类学》的诞生。

十年磨一剑,我用了不止十年的时间、孜孜矻矻筚路蓝缕地撰写《视觉人类学》,其间走了很多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涉及了很多从未有人涉及过的领域。其中的甘苦,惟寸心自知。

《视觉人类学》是一本革命性的书,我在这部书中,颠覆了其时的视觉人类学基本概念甚至西方经典视觉人类学的定义,把它的研究领域不局限在电影、摄影、电视或者博物馆、教育普及等处于“次等的”“辅助性”的工具类层次上的一种学科而把视觉人类学尊为一直原发性的认知理论和在人类文明史上起到了杠杆性意义的一门重大学科。

 

 

这样做,其实是有一定的危险的。但是,我有充分的、可以以理服人的理由。譬如说,在这本书中,我不仅仅将课题局限于19世纪以后的摄影术作品而将视觉人类学的对象扩大到了所有人类主观性地应用图片投射自己理念和观照世界的资料,从史前的岩壁画到图画文字再到今天的多媒体及视觉展现等等。在我的著作中,我鲜明地批判了所谓“史前艺术”的概念,揭示了那时候的所谓“艺术”之谜:原始人的绘画不是艺术——在那每天面对着生死、为食物居所和生存而奋斗的人类思维中,绝无闲情逸致去创作什么艺术,这些所谓的“艺术”,是原始人类创造的生命和文明延续的符号,是视觉人类学的最早记录和文明的曙光。它,等同于后来人类发明的文字,是人类不同于动物、是人类刻意创造文明和传承文明的最伟大的手段和目的,是人类从动物走向人的分水岭,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

从这个概念出发,我审视了几十万年以来人类创造的文明史,同时条分缕析地将人类的视觉表述和人类文明直接关联起来进行了很多富开创性的、有益的探讨。这本书在我国学术界产生了很多积极性的影响,同时也坚定了我继续研究这个课题的决心。

事实证明,我前面的推论是正确的。在《视觉人类学》出版前后*,美国和欧洲的一些著名视觉人类学家也都不约而同相继发表了跟我相同的观点,这些观点在今天已经获得了本学科学者的认可,现在已经基本上成了经典的定义。

在这种意义上,我决心再接再厉,以更大的耐心和更加艰苦卓绝的努力,几乎用尽了我研习文化人类学三十年的知识积累,最终完成了这部《读图时代:视觉人类学语法和解密》。

眼下这部书跟《视觉人类学》又有什么不同呢?首先在于它鲜明的理论性。在这本书中,我们开宗明义地将整个人类文明史作为自己的课题,而且它的结尾是开放的,它直指未来,注视着永恒。这部《读图时代》不仅纵向考察了以史前史为源头的人类文明发达史的全部,而且横向地囊括了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的所有形象性和图像性表述的资料,并对之给予了深度的阐释,图文并茂、现身说法,形象地揭示其文化学和认知意义。

第二,它是一本实用的阐释及视觉人类学语法书。这本书中运用了从史前到现今数百幅精选图例具体而微地展示了阐释人类学和视觉人类学的方法论及其应用手法,充分地探讨和验证了“文明的可视性”及其符号学中“所指”和“能指”的主题。特别是把视觉人类学的词法、语法和句法以及修辞学上的例证一一分析、深入浅出地示范,破译了文化学和文明史上的很多重要话题,具有深刻的示范意义。它对无论是对文化学还是对视觉理论乃至于各种现代文化现象感兴趣的读者都有启迪意义。

第三,本书更进一步深入探讨了视觉人类学和人类学本身的关系及其本原理论。在这本书中,我们纵深研究了视觉人类学和本体人类学的关系,为视觉人类学正了名。不仅廓清了其视野,将视觉人类学从人类学的附属地位推举到了人类学的方法论和认识论的本原的深度来探讨,而且将视觉人类学的思维和思辨意义进行了理论阐述。这一点,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在理论界引起更多的共鸣和反响。

 

*见《读图时代:视觉人类学语法和解密》第66页注。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编辑:Crystal JI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