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左联”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日本东京的分盟,由赴日留学的大批左翼知识分子组成。在国内时,他们就是抗日的先锋与骨干;赴日留学后,他们更成为了留日学界抗日救国运动的主导力量。在抗战尚未全面爆发、留日学生更多在日本展开救亡活动的阶段,东京“左联”发挥了重要作用。 早在1930年,东京“左联”就已经成立。随着日军逐步扩大侵华,大量留学生回国,活动被迫停止。1933年,在周扬的委托和林焕平等人的带领下,东京“左联”重新建立起来,吸引了许多致力于抗日救国的左翼知识分子。 东京“左联”起初多采取组织文化活动的方式,或以专业爱好为基础,三三两两组成小组,或每人出5角钱,在咖啡馆举行艺术座谈会。座谈会的主题多与文艺学术或时政现状有关,如讨论“社会主义与现实主义”等。期间,聂耳也参加了活动,他所作的报告《中国国内新时代诗歌》给留日学生留下很深印象,后来他遭遇意外,“左联”成员纷纷前往悼念。 在“左联”的领导下,在日左翼文化活动达到高潮,并形成了坚强的文化战线阵容:“左联”、诗歌社、社联(社会科学左翼联盟)、语联(世界语左翼联盟)、剧联(戏剧学会、戏剧座谈会、中华戏剧学会)和学联(中国留日学生会)等左翼文化团体团结在一起,扩大了爱国抗战的力量。 创办同人杂志,进行舆论宣传,汇聚救国力量,是东京“左联”的一柄利器。东京“左联”所创办的《东流》《杂文》《诗歌》3个刊物吸引了众多爱国进步青年,文章旗帜鲜明,敢于揭露黑暗面,充满了救亡热情,在国内外都很受欢迎。东京“左联”的刊物还承担了一个重任:发表国内左翼作家无处发表的进步文章。在1935年6月出版的《杂文》第2期上,有鲁迅的《孔夫子在现代中国》、郭沫若的《孔夫子吃饭》和田汉的《苦囚之歌》,这是极其难得的3人同刊的场景,被传为佳话。 举行时事座谈会也是东京“左联”为抗战贡献力量的方式之一。从“一二·九”运动到西安事变,时事座谈会都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许多重要主张进行宣传,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呼吁便是由此在左翼留日同学中达成共识的。 此外,与中日学界中的左翼力量交流,也是东京“左联”抗战救国的一种独特方式。林焕平在筹办恢复东京“左联”时,便拜访过日本左翼作家江口涣、中野重治等人。东京“左联”成立后,也与秋田雨雀、绿川英子等日本世界语学者有广泛接触。绿川英子后来嫁给了中国留日学生刘仁,并最后成为对日反战宣传的著名日本女战士。卢沟桥事变爆发,留日学生大量归国后,他们也动用先前与日本左翼力量的关系,在日本国内呼吁军方停止侵略行为。 随着1937年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留日学生大量归国,东京“左联”的活动也告一段落。“左联”成员们奔赴祖国各处,参与救亡团体,继续发挥自己的力量,“左联”的精神融于每个人心中。 |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
编辑:KY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