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原创专题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 战时留学人物谱·出国篇 > 正文

钱学森:抵5个师的“火箭专家”

2015年09月01日  来源:神州学人 
  

钱学森(1911-2009),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1935-1955年留美,先后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任职于加州理工学院与麻省理工学院。1955年回国。


告别这个他待了20年,给过他荣耀,也给过他屈辱的国家。钱学森说:“我不打算回来。”他只想回去建设新中国,建设一个人民“活得快乐而有尊严的国家”。
钱学森在美国20年,留下的轶事不多,因他不善与人交往,曾被同事和学生评价为“最没人情味儿、最乏味的一个人”。“他就像一个谜。”有学生这么说。

他全部的心都扑在科学上。

1934年,从国立交通大学毕业后,钱学森前往南京,参加庚子赔款留学奖学金的选拔考试。10月,消息传来,他考上了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国立清华大学考选留美公费生揭晓通告(1934年10月2日)》上写着:“航空门(机架组)一名,钱学森”。他是唯一一名攻读航空学的学生,这是他在交通大学就读时就已立下的志愿。这份通告,钱学森保存了多年。

1935年8月,钱学森从上海乘坐“杰克逊总统号”邮轮,前往美国。

来到美国后,钱学森选择了麻省理工学院,这是他在清华大学的2位导师王助和王士倬的母校。但他没有想到,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的1年时间,给他留下了许多不快的记忆。

在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学一直没有被当作一门正经的学科,此外,该院注重实践能力,而钱学森是理论好手,他的考试成绩总是优异出众,但一进入实验车间便一筹莫展,这让他与这所名校格格不入。这一年里,他很孤独,系里的老师说,他沉默得简直“不存在”。

钱学森取得硕士学位后就离开了麻省理工学院。思量再三,他放弃了归国的打算,决定去另一所学校攻读博士学位。他选择了加州理工学院,在这里主持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的冯·卡门是理论派。

这是影响他一生的决定。在加州理工学院,钱学森不仅有了无限的发展空间,还收获了亦师亦友亦父的冯·卡门。他将冯·卡门称为“师尊”。在冯·卡门后来的回忆录中,钱学森是唯一一个专门用一个章节来记载的学生。

1936年的一天,钱学森前去拜访冯·卡门,他的思维和学识为自己赢得了这个机会,从此成为冯·卡门的爱徒。

加州理工学院校区不大,钱学森寄宿在校外一间小屋里,一日三餐则在另一间寄宿屋中与其他3位中国学生一起解决。

在第一学年,钱学森收集了全世界所有与航空学有关的研究材料,每天至少花10个小时阅读文献。他依然孑然一身,但在课堂上的出彩表现让其他学生印象深刻。物理系的爱泼斯坦教授甚至问冯·卡门:“告诉我,他是不是有我们犹太血统?”

在冯·卡门的指导下,钱学森走进空气动力学的世界,学术水平更上一层楼。两人不仅是师生,也是完美搭档。尽管治学风格不同——冯·卡门潇洒,钱学森严谨——却合作无间,“卡门—钱近似”公式便是一大见证。

空气动力学之后,冯·卡门又带领钱学森开始火箭研究。这是一个富有挑战的新课题,试验时先后发生多次爆炸,“火箭俱乐部”一度被称为“自杀俱乐部”。但这不能抵挡钱学森的兴趣,“火箭专家”从这里起步了。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此后几年,火箭逐渐走入战场。在冯·卡门的推荐下,钱学森成为美国国防部陆军航空兵司令部科学顾问团的一员,佩戴着金色勋章出入五角大楼。战后,又是在冯·卡门的带领下,钱学森被授以美军上校的身份,前往德国考察德方研究成果。

1946年,在离开麻省理工学院10年后,钱学森作为教师回到了这里。此时他已是名声大噪的学术新星了。不久,他成为该校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之一。与此同时,他取得了保密许可证,继续进行最高级别的军事计划研究。

钱学森是一个好科学家,却不是一个“好老师”。任教期间,他留下了“暴君”的称呼:狂风暴雨的高难度授课、恐怖的考题和惨淡的分数,让学生对这位“名人”教授敬而远之。他教授的内容太过精尖,学生没有参考书,也看不懂笔记,一门满分100分的课程,全班最高分只有22分。

其实,钱学森并不冷淡。他曾接受研究生邀请共进晚餐,健谈且平易近人。只是这样的机会太少了,更多的学生走不近他。不过,此时学生们无法理解的教案与笔记,后来成了研究压缩流体的学生们珍贵的材料。

钱学森在麻省理工学院平静地工作了1年,来自祖国的消息开始改写他的命运:国民政府拟邀请钱学森回国出任母校交通大学的校长。对于钱学森来说,这意味着他可以通过影响一所学校,来影响中国未来的航空工业。

他想回国看看,这是他留美后第一次回国。钱学森感受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差别,在当下的中国,他的振兴宏图似乎难以实现。就在此时,国民政府取消了对他的任命,钱学森又回到美国。

1950年,变故降临。钱学森被美国政府怀疑是共产党员,保密许可证被收回,这相当于断送了他的许多研究。思量之下,他辞去了麻省理工学院的教职,准备回国。

此时,父亲的信远渡重洋,来到钱学森手中。生病的父亲希望他能尽快回国。

钱学森决定回国,却被告知禁止离境,他的行李也被扣押检查。海军部副部长金博尔曾激动地说:“一个钱学森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我宁可把这个家伙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红色中国去。”

9月,钱学森被捕,被押解到“响尾蛇岛”上的监狱里。他愤怒、屈辱、疲惫,15天内瘦了30磅。冯·卡门等师友试图帮助他,却无法实施。最后,加州理工学院的同事们借钱凑了15000美金才将钱学森保释出来。

之后,钱学森被无孔不入地监视着,唯有科学研究与古典音乐能够安抚他的焦躁情绪。这种痛苦的日子过了5年。

1955年的日内瓦会议上,在中美大使会谈中,中方大使王炳南以钱学森寄回中国的信为据,要求美方准许钱学森等被扣留的科学家回国。在漫长的拉锯战后,钱学森终于得以归国。

“要回来一个钱学森,单就这一件事情来说,会谈也是值得的。”几年后,周恩来如是说。

终于到了这一天,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和家人在洛杉矶港口登上“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回国。告别这个他待了20年的国家。

留美20年,钱学森的天才与孤独,荣誉与痛苦,在之后的岁月里,都被他转化为对祖国无与伦比的贡献。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编辑:KYU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