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中办、国办日前印发《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做好人才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研究制定具体政策措施,把这项工作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纲要全文约9000字,分为人才队伍建设的成绩和面临的形势、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方针和目标、党政人才队伍建设、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西部地区人才的开发和引进、海外和留学人才的吸引与使用、加强教育培训、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引导人才合理流动、加强领导,保证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的顺利实施等11部分。 《纲要》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格局正在形成,人才环境逐步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才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的人才问题更加突出,人才队伍现状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必须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把这项重大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纲要》指出,人才队伍建设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着眼于各项事业的长远发展和人才的总体需求,树立发展新理念,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开发利用国际国内两个人才市场、两种人才资源,紧紧抓住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三个环节,着力建设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纲要》提出,要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建立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工资与经济发展、物价水平相联系的动态增长机制,逐步提高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工资水平。建立和完善符合党政机关工作性质和特点的奖金制度。建立体现不同事业单位特点的工资分类管理制度。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薪酬制度。试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年薪制,试行股权制和期权制。 《纲要》提出,要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引导人才合理流动。2002——2005年,我国人才流动的基本导向是:引导人才向第三产业流动,提高第三产业人才比重;引导大城市人才向中小城市流动,逐步解决大城市人才积压、浪费和中小城市人才缺乏的矛盾;引导人才向西部地区流动,实现东、中、西部地区人才的合理分布。 |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
编辑:王文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