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原创专题 > 关注十八大·人才工作成就回顾 > 各界关注 > 正文

渥太华地区部分国家公派留学人员畅谈“十八大”体会

2012年11月27日  来源:神州学人 
  

(本网讯)2012118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全党做了《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全党全国掀起了学习“十八大”精神的热潮。游子在外,更加心系中华,近日,渥太华地区部分国家公派留学人员欢聚一堂,畅谈了对报告的感受和关心的热点,纷纷表示今后要更加努力学习,多掌握本领,积极完成学业,早日回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自北京交通大学的访问学者王目光:自己一直十分关注党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在过去的十年中,国家经济总量取得了突破的成绩,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高,政府时刻保持与时俱进的态度,非常重视社会上的贫富差距、腐败等问题,能够直面发展中的不足,自我纠错,让人对党的领导充满信心充满期待,相信中国会越来越好。

 

现在渥太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来自国防科技大学王玉同学:对“经济繁荣、民主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有深刻理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不断解放思想,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丰富,也让在外求学的游子由衷地感到自豪。回顾中国的近现代史,中国经历了自鸦片战争以来200年的奋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而党和国家领导人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不懈努力,让世人开始了解中国,并使得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我们应该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成绩,也应该更加清醒的认清目前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十八大”报告给我们提升了信心,相信国家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会建设的更好。

 

在加拿大农业部联合培养生、来自中国科技大学的杜宇能:从三个方面谈了感受:首先,在“十八大”召开当天,他和外籍房东一起收看了由英国BBC电视台对会议的英文直播,深刻感受到了世界对中国的重视,我们中国留学生在外更加受到尊重;其次,他认为报告中提到的“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反映了国家发展的新思路;最后,他表示国家公派留学生应心存感恩,珍惜来之不易求学的机会,在外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先进文化知识,回国努力工作,为国家建设尽绵薄之力。

 

来自武汉大学的访问学者刘丹丹:更加关注“十八大”报告中的教育改革,从自己的经历感受谈了三个方面:第一,报告提出了培养“个性突出、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对青年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青年教师大部分是传统教育背景下成长起来,如何转变思想、与时俱进、加快转型,以培养创新性人才是青年教师面临的首要任务。第二,国家提出的“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非常有必要,从国内教育领域发生的一些不良现象可以看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在今后应加强选拔,严格筛选,选择更具责任心的青年教师,并加强对教师的培养,比如加强青年教师的国际交流,以拓展视野,从而更好地服务人民。第三,报告中提出的教育“内涵式发展”,认为高校应该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学科,并作为发展契机,不断完善学科结构,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渥太华大学联合培养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陈阳:自己始终关注国家大事。身在国外,却更加关切国内的发展。“英国工业革命后的最令人惊奇的变革”——BBC对中国过去30年的发展评价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国家的综合实力不断提升,提出的目标更加振奋人心,我们是两个目标的实现者、经历者、担当者,自豪感油然而生。并表示必将紧紧抓住在外求学的机会,拓展视野,不断提升自己,并坚定信念,早日学成,为国家建设贡献一己之力。

 

在卡尔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刘世超同学,结合自己在加拿大的两年生活经历,从三个方面谈了自己的感受:首先,过去三十年中国的发展全世界有目共睹,中国制造影响了世界。其次,过去十年中国的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从自己在锻炼英语口语协会与其他留学生交往中,就能深刻体会到,来自其他国家的留学生在担心国内战争会影响自己留学前途时,中国留学生可以非常自豪地安心学习,因为他们背后有强大、稳定的中国。中国未来的发展将更加注重生态建设,例如现在大力推进的智能电网的建设,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等等,都是为了国家能够走更加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国际竞争中占据科技发展的制高点,相信国家会越来越好。

 

在渥太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渥太华公派生联谊会主席、来自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的郭德亮:全世界见证了中国过去三十年的进步,同时中国在未来的民主进程道路上会更加结合自身的实际,不能照搬美国式的民主,也应理性对待美国对于其民主的推销,民主没有最好的,只有更适合的。接着他对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留学生应珍惜在国外的求学经历,学习课程的同时加强实践,了解国外产学研创新体系,不断拓展视野,努力学习,尽早回国报效国家。

 

胡总书记报告中的“将人民放在心中”是渥太华大学博士二年级学生彭丽成感触很深的一句话。相信国家会加强食品安全,我们不用再为国内的母亲代购奶粉;相信国内的老人会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我们不用担心年轻人在创业的时候再有后顾之忧;相信医疗改革会更加深入,我们不用担心病无所医。相信国家未来会更加和谐。

 

华北电力大学的联合培养博士生董博结合自己在渥太华生活学习的经历分享了个人的理解,“民主”社会有时并不一定是“以人为本”。以医疗为例,西方医疗体系虽然看病可以不花钱,但是医疗资源是非常有限的,患者往往无法及时得到医治。比如发生骨折,如果不是急诊,医生可能仅仅只给开一些止疼片,而无法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最后很容易耽误病情。相比国内,医疗体系虽然仍然存在不足,但是社区医疗、新农村等制度的逐步完善基本能够实现就近看病。除此之外,他从国外身边的大四学生的认识分享了自己对“科学发展”的理解。这里本科生所做的毕业设计题目往往是国内硕士生甚至是博士生的课题,但他们却能顺利完成,体现了他们的实际能力要比单纯的考试要强。相比国内,学生的独立生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待提高,也体现出了高等教育改革的迫切性。“十八大”报告中很好的反映出了中国存在的很多问题,相信未来的政府会更加自信地解决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相信中国会越来越强大。

 

来自中南大学的联合培养博士生宋旸表示,国家公派留学生数量逐年的提升本身就体现了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国家的未来建设也更加需要我们青年人,我们应该倍加珍惜求学的机会,早日学成以建设国家。虽然国家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如环境、民生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西方民主社会同样存在一系列的诸如医疗、贫富差距等问题,所以我们青年应更加理性、辩证地对待发展中的问题,对中国的未来应充满信心,相信国家在新一届政府的带领下会越来越强大。

 

来自清华大学的联合培养博士生刘伟表示,胡总书记的“十八大”报告全面反映了过去十年以来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成绩及不足,“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能够直面发展中的不足,让我们更加相信未来的中国会越来越强大。他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民生及在渥太华生活的经历三个方面分享了自己的感受。结合自己在民营企业实习的经历,他表示民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通过市场的调节进行不断改进,但在关系国家发展战略、社会福利等领域更加需要政府的正确引导,以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社会担当意识。结合自己在政府部门的实习经历,他表示改善民生方面应切实体现在政府的行动上,比如西部大开发战略不应只将企业从东部转移到西部,应将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意识传递到社会的总体发展中,切实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十八大”报告勾勒了未来中国发展的宏伟蓝图,相信中国在共产党的带领下会更好、更快地发展。

 

老师、同学们的发言感染了刘少华老师,刘少华老师回忆了自己年轻时求学的经历,那时的国家还处于发展阶段,还不是特别富裕,所以那时的国家公派留学生倍加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刘老师也勉励大家一定要将对“十八大”的感受落实到行动上,并以此为契机更好的了解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宏观政策及具体实施方案,并结合自己的专业、兴趣爱好,在现在求学条件变好的同时学习更多、更好的知识。不仅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更加需要学习内在的、文化上的知识,丰富经历、勤于思考,辩证分析社会发展中的问题,理论武装自己,早日做好职业规划,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做一个合格的建设者。

 

座谈会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结束了,刘少华老师和到会的公派留学生代表合影留念。最后,大家纷纷表示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会进一步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并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学有所成,回国以后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供稿/驻加拿大使馆教育处)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编辑:szxr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