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文艺院团和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局台分开”,电台、电视台“两台合一”……按照“任务书”、“路线图”和“时间表”,今年5月底江西省鹰潭市基本完成了文化体制改革任务。 体制改革首先要破除“崇尚事业”、“恐惧企业”的惯性思维,让干部职工明白改革不是甩“包袱”,而是革除体制弊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改革重点环节在于人员安排和社会保障,通过善待职工、厚待职工,我们做到了职工利益不受损、财政支持不减少,让干部职工吃了“定心丸”。改革方案在职工(代表)大会上100%一次性通过。 鹰潭市艺术团改制后,主动从“等人上门请”转为“主动到村头”,演出场次从每月一两场增加到每月十几场,演员收入从每月1000来元增加到3000多元。更重要的是,当年“闻企色变”的职工们,如今闯市场的信心更加饱满。 《山里山外》、《旗帜》等连续获“五个一工程”奖,《七彩畲乡》在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中获综合金奖和全部单项奖……改革后文化精品不断涌现。博物馆、文化馆、群艺馆等100%免费开放,“市有3馆、县有2馆、乡有1站、村有1室”全面覆盖城乡,极大提升了群众的文化幸福感。 体制改革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赢得先机。通过重大项目带动战略,鹰潭已建成文化产业园3个,落户文化企业230多家,今年上半年全市文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21.59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6.98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32%。文化产业将成为未来鹰潭发展的新亮点。 (人民网记者 魏本貌整理) |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
编辑:szx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