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招聘 > 招聘 > 正文

华南理工大学“杰出人才与团队引进计划”招聘启事

2012年02月24日  来源:神州学人 
  

华南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大学之一,校园分为两个校区,北校区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石牌高校区;南校区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内,是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先进、管理完善、制度创新的现代化校园。学校共设有25个学院,1个独立学院(广州学院);2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0个博士点,204个硕士点,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一级学科广东省重点学科,12个二级学科广东省重点学科,有工程硕士(25个领域)、建筑学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EMBA)、公共管理硕士(MPA)、风景园林硕士、法律硕士等15个专业学位授予权,有1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8个本科专业。

学校拥有一批有较强实力的科研机构及技术开发基地,其中包括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国家工程实验室(与企业合建)、7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1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7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个广东省工程实验室,8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省部级以上科研机构69个,以及国家甲级建筑设计研究院、国家大学科技园,并以此为依托形成了众多重点科研基地,承担了一大批国家、省市的重点科研任务,形成了多学科门类、多专业联合攻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一条龙的科研格局。学校坚持科学研究面向市场、科技成果转化进入市场,2010年学校实到科研经费突破8亿元,有效专利总量居全国高校前五名,是全国第一批企事业专利试点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现有教职工4599人,其中专任教师2512人,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双聘院士26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教学名师4人,长江学者1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9人。研究生导师166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76人,硕士生导师1088人)。

为进一步落实“人才强校”战略,推进学校学科建设与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实现我校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目标,我校实施“杰出人才与团队引进计划”,面向国内外招聘优秀人才。

一、杰出人才引进

1. 杰出人才引进的主要对象:

1)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2)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年龄一般不超过60周岁;

3)“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级教学名师、人文社科知名学者、境外知名高校副教授及以上职称人员或境外知名研究院(所)相当水平研究员和海外著名企业高水平研究人才,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其中人文社科知名学者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

4)学术背景好并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突出成就的杰出青年人才,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

2. 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组织与协调能力;

3)引进后全职在我校工作。

二、创新团队引进

创新团队引进的主要对象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国内顶尖水平、国际先进水平的团队,第二层次为国内领先水平的团队。拟引进团队应具备以下条件:

1. 研究方向属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重点领域或国际重大科技前沿热点问题;

2. 具备良好的工作基础,符合学校学科群发展需要;

3. 团队带头人和核心成员在国内外科研机构或重大项目稳定合作3年以上,已取得突出学术成绩或具有明显的创新潜力;

4. 团队成员具有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

三、配套条件及待遇

1. 杰出人才引进

1)科研配套经费:学校为引进人才提供科研配套经费(5年内):人文社科类和经济管理类10120万元,理工科基础研究类30500万元,理工科应用研究类501000万元。

2)住房待遇:学校提供3080万元购房款(税前)或者租住房,房租标准按学校相关政策执行。

3)办公及实验场地:由所在院系优先解决。

4)助手配备:对于杰出人才引进对象中的1)、2)、3)(见“一、杰出人才引进”),配备科研助手,协助建立团队。

5)其它:学校协助解决杰出人才子女入学及配偶工作安置,对引进外籍人才,学校按规定提供保险、医疗等待遇。

2. 创新团队引进

1)科研配套经费:学校根据实际情况,为引进团队提供科研配套经费:人文社科类和经济管理类150300万元,理工科基础研究类5001200万元,理工科应用研究类8002000万元。

2)创新团队带头人及团队核心成员参照上述杰出人才所列的人才层次类别进行划分,享受相应待遇。其他成员按学校相关规定兑现待遇。

四、申报个人需提供的应聘材料

1. 大学及以后学习、工作不间断的履历;近五年承担的科研项目、发表的论文、获奖成果等材料。

2. 来我校工作的学术研究计划。

3. “杰出青年人才”申报者需提供三封专家的推荐信(海外引进人才须至少提供二封以上海外专家推荐信),推荐信中应注明推荐人的单位、职务、常用联系电话及电子邮箱,与被推荐人的关系等

4. 经院系同意,填写《杰出人才引进计划申请表》或《创新团队引进计划申请表》及要求的其它证明材料。

本招聘启事常年有效,热忱欢迎有意应聘者前来报名与联系。“杰出人才与团队引进计划”采用“随时申报,定期评审”的方式,一般每年组织12次评审。

学校主页:http://www.scut.edu.cn

联系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南秀村博士后公寓308室。  

邮政编码:510640

联系电话:020-87110072,电子邮箱:rscrcb@scut.edu.cn

联系人: 苏老师 王老师

也可按照附表中的联系方式直接与相关院系联系。

 

附表:

单位

姓名

办公电话

E-mail

机械与汽车学院

方文

87111035

medwb@scut.edu.cn

建筑学院

廖文飞

87111331

wfliao@scut.edu.cn

土木与交通学院

巫剑伶

87114460

wujl@scut.edu.cn

电子与信息学院

卢志芳

87111435-8003

zflu@scut.edu.cn

材料学院

李芹

87112846

msliqin@scut.edu.cn

化学与化工学院

夏雪峰

87112053

xiaxf@scut.edu.cn

轻工与食品学院

伍凤平

87110738

ppcwu@scut.edu.cn

理学院

江宗彬

87113934

22236183

zbjiang@scut.edu.cn

经济与贸易学院

牛佳

39382288

niujia@scut.edu.cn

自动化学院

郑丽娟

87114612-601

myzhang@scut.edu.cn

计算机学院

王悦

87114028

39380252

yuewang@scut.edu.cn

电力学院

王延顼

87111315

 epwyx@scut.edu.cn

生物学院

胡晓凤

39380606

cekeyan@scut.edu.cn

环境学院

陈冰琼

39380508

bqchen@scut.edu.cn

软件学院

罗婵

39380218

luochan@scut.edu.cn

工商管理学院

朱桂芬

87113231

bmhr@scut.edu.cn

政管学院

黎群

87112840

qli@scut.edu.cn

外国语学院

陈芸

87111604

chenyun@scut.edu.cn

法学院

黄慧

39380308

hhzhang1@scut.edu.cn

新闻与传播学院

董慧

39380899

donghui@scut.edu.cn

国际教育学院

刘康

39381038

kangliu@scut.edu.cn

艺术学院

陈青丽

39380901

cql@scut.edu.cn

体育学院

阴志慧

87114396

zhhyin@scut.edu.cn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编辑:Crystal JI
相关文章